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刘向荣:如何开发作为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
人教版全国中考历史模拟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最新热门    
 
人教版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编写说明

时间:2009-10-18 17:23:10  来源:马执斌
 
人教版“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编写说明
马执斌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这一课讲的是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它是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规定编写的。

下面,我们谈谈编写本课课文的想法和做法,供广大历史教师备课时参考。

《课程标准》规定:这一学习专题要“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这个规定简明扼要,前半句确定了本专题的内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和呈现方式──“概述”;后半句确定了本专题教学内容的主题思想──“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但是,这个规定过于简略,落实起来颇费心思。

首先,从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上看,“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时间上理应包括至少170万年,空间上理应涵盖960万平方千米国土,主体上理应反映56个民族的智慧,部门上理应涉及到天文、地理、数学、农业、医疗、物理、化学、机械、航海、纺织、建筑等等;然而呈现方式却是“概述”。这就产生一个矛盾,那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简明扼要的呈现方式的矛盾。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我们解决这个矛盾的想法和做法,就是选择最优的概述方法。概述方法很多,归纳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寻找它们的共同特点,说明它们的成就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这是一种概述方法;把古代中国科技划分成几个阶段,分别突出其特点,从而勾勒出整体发展的轮廓,这也是一种概述方法;以点带面,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这又是一种概述方法。究竟哪种概述方法最优呢?

我们认为,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以点带面,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古代中国科技辉煌成就的概述方法最优。理由很简单,以点带面的概述方法便教利学。一个点,内容具体、生动,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外,这个点不是随便找来,而是精心筛选出来的典型,它虽然很小,像个麻雀,可五脏俱全,教师带领学生解剖它,弄清它的奥妙,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迁移规律扩大学生对面上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长智慧、增长能力。还有课堂教学受课时限制,课时多,可以多选几个点;课时少,可以少选几个点; 量体裁衣就行了。

选定以点带面的概述方法,接下来就是如何选点带面的问题。这就要制订一个选点带面的标准。我们制订的标准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选择的知识点必须是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因为原创性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特有思维方式的结晶,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最能展示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和独特魅力,最具有中国特色。就拿建筑来说,中国古典建筑以其独特的取材、构造、造型与结构而闻名于世。我们自己往往熟视无睹,忘掉它的美。一位英国朋友告诉我:西方建筑用岩石,中国建筑用土木。岩石比土木结实,可是经历千百年岁月的侵蚀,遭受雨雪风雹、雷轰地震的劫难,许多岩石建筑毁坏了、倒塌了,而土木建筑却仍然屹立,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她曾经长久地伫立在雁北原野上,遥望着高耸入云的应县木塔,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奥妙,我们应当给她解开。

第二条,选择对后世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因为只有对后世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古代中国科技成果,才能体现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拿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发明的赤道坐标体系来说,它比西方人发明的黄道坐标体系先进。现代天文学已经用赤道坐标取代了黄道坐标。在西方,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被誉为“星学之父”。西方人认为第谷观测天文的方法奠定了近代天文观测的基础。其实,第谷是从一位了解中国天文传统的阿拉伯人那里得到启示,在汶岛设立天文台,抛弃黄道坐标,采用赤道坐标,依照中国浑仪原理,制造出西方第一架大型赤道式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取得了丰硕成果。后来,第谷的资料传给开普勒,帮助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行规律,而行星运行规律又给提出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以重要的启迪。这些事实说明,近代西方天文学家取得的巨大成就,或直接或间接地受惠于古代中国天文学家的发明。

第三条,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教育对象的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因为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教育对象的古代中国科技成果是学生所熟悉的。虽然学生熟悉,甚至现在学生还在运用它,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笔者曾请一位高一学生阅读本课的初稿。这位学生读完介绍十进位值制这个知识点,激动起来。她说:十进位值制我从小学算题就运用它,但从来没有感觉到它有什么奇妙之处。看了课文才认识到,用有限的简单符号就可以表示无穷无尽的数,而且简捷明快,方便运算。十进位值制比起古埃及的十进累计制和古巴比伦的六十进位制高明多了,难怪马克思称它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我们祖先真伟大。这件事说明,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教育对象的古代中国科技成果,能够冲击学生心灵,产生震撼力量,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第四条,选择古代中国科技成果的知识点必须照顾到面。这个面,从时间上说跨度尽可能大一些,从空间上说涵盖尽可能广一些;从主体上说尽可能反映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智慧;从部门上说尽可能包括多一些。本课两课时,所选的知识点从商朝到明朝;有北方的,也有南方的,还照顾到海、陆、空;有汉族统治时期的,也有少数民族统治时期;部门涉及到天文、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农牧、航海、医学、建筑等方面。

第五条,尽可能避免与初中教材内容重复。像初中教材讲过的张衡发明地动仪、李春主持建造赵州桥等就不再讲。享誉世界的古代中国“四大发明”,本来我们不想讲了,可又担心它太有名了,不讲它,有人会挑眼,所以给“四大发明”一个目。但是,具体写这个目的时候,我们不再讲“四大发明”本身,而侧重它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这样就令其在内容上与初中教材有所区别。

 

 

根据上述的五条选点带面的标准,我们选定现在课文上的这些知识点。在写每个知识点时,我们除了努力体现上述五条标准的要求以外,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有世界意识。所谓“有世界意识”,就是说要把古代中国科技发明放在世界文化史的大背景下考察,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的不足,实事求是,保持科学、冷静的态度。这一点是我们以往写教材时常忽略的。例如我们写十进位值制时,不仅写了“首创十进位值制,是古代中国对世界做出的一项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历史纵横”栏目中指出:“印度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使十进位值记数法更加完善。”十进位值制的发明权属于中国,但是印度也有贡献。再如我们介绍郑和宝船时,首先说明从人类历史看,舟船的诞生具有多元性。然后在“历史纵横”栏目中介绍:“从公元7世纪起,中国海船以体积大、载重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闻名于世。那时,中国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这实际是说,在公元7世纪以前中国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并不是最先进的,从公元7世纪开始后来居上。这样叙述是符合实际情况的。1954年,埃及吉萨金字塔陪葬坑出土一只船,大约是公元前2650年的。船长43.4米,最宽处5.9米,船头高6米,船尾高7.5米。我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有一万多年,但在四千多年前还造不出古埃及那样的大船。一直到公元7世纪以前,地中海沿岸的国家造船技术比中国要高。实事求是地叙述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往写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往往过分强调我们自身的成就,评价出现偏颇。写古代中国科技成果要有世界意识,是这次写新教材采用的新思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