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历史教学的拯救者——“
greater:开博一周年记
leapwen:反思现行历史
greater的博客:“罗斯
greater:开辟文明交往
greater:血与火的征服
greater:欧洲的联合
greater:发展的亚太和
The Name of China and
Remarks on the Sogdia
最新热门    
 
greater:打造快乐历史课堂

时间:2009-10-18 17:03:08  来源:greater
 

 

打造快乐的历史课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教学反思


历史课程网  

greater的博客

 


 

2007年12月4日,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调研组一行听取了我执教的《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并做了精彩的点评,课后我也做了一些思考,反思是前进的动力,希望对自身的成长有所稗益。

备《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这一课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找到一条符合学生认知的线索,把整节课内容连贯起来,苦思冥想,终于从国务院关于调整节假日的新闻中受到启发。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跟古代中国的农业密切相关。以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为切入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以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中最通俗、最常见的农村春联、对联贯彻整个课堂,以农村春联导入,以农村对联、农业谚语重点突破,最后以学生自创的与农村、农业相关的对联来提升、收尾。

课后,多位专家对本课教学做出了点评,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生动,文化味浓,趣味性强。

整个教学设计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活动贯穿始终。如让学生从春联中寻找农民重视哪些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肥五谷丰,人勤三春昌”,这是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修渠攀岭碧流飞千里,引水上山银河落九天”,这是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等;又如通过俗语、谚语来探究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的关系,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来说明农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说明古代农民非常重视不误农时等。这些设计都体现从学生主体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知识和能力与过程和方法的有机统一。


2、教学材料活泼、生动,符合学生认知要求。

在整个课堂中呈现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材料,如年画配上春联“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丰登庆太平”,来说明对农业的重视;还有漫画,来体现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特点;此外还包括生成性的材料,如学生自创的对联,如“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根据不同读音,行成一幅对联,表达了作物生长的规律和农民的希望。这些材料通俗、常见,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课堂民主、师生互动融洽

  
从教学设计上看,在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中都能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所选用的材料也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在师生互动上,整个课堂是欢快、自由、宽松的,学生的心情也是放松的、活跃的。如教师在开场白以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切入,明确指出国家增加了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一下子拉近了农业和传统文化,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从教师的地位上看,教师具有较大亲和力,并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所以从整堂课看,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师生的互动是平等的、有效的。

4、课堂深度可进一步挖掘

  
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了适当的增减和调整,有效了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适时的挖掘课堂深度,如“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革命性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教师在介绍都江堰的时候更应该对都江堰的建造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其升华,说明古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视,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等等。

 

5、教师的教学机智需要实践的积累

成功的课堂应该是生成性的课堂,面对课堂中的生成性环节,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如在本课中最能体现生成性的东西是学生自创的与农业、农村相关的对联。如学生对的对联有“风调雨顺丰收年,国泰民安享太平”,“清明时节忙耕种,芒种时到庆丰收”,“男耕女织全家上阵,精耕细作齐奔小康”等等,教师可以即时对对联的完整性和针对性提出点评,尤其是要重点指出学生所做对联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在这个方面,教师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专家们的点评让我受益良多,尤其是周百鸣老师在点评中明确的指出,历史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也引起了我的思索,《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这节课让学生感觉到快乐了吗?怎样的历史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呢?

有教学专家指出,新课程改革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快乐的课堂就是学生主动的、快乐的去“接受”,去“活动”,去“探究”,去“创新”。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平台,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引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己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在快乐中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搭建了很好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如根据春联说明影响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根据所提供的图片指出你认识的农具及其用途,根据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说说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的关系,根据本课所学写一幅与农业有关的对联等等,这些设计给学生宽广的活动平台和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真正的“进入”课堂,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平台的搭建,教师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自觉与不自觉的把学生请入了教师搭建好的“瓮中”,反过来又扼杀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主观上,教师必须切实的转变教学观念,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留出更广阔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适时适当的改变教学流程,让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

可见,快乐的课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快乐的课堂必须是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课堂

杨振宁教授在谈到中美学生的差异时曾说,中国的学生往往怕出错,怕显得无知,怕在人前出丑而有意识地躲避一些辩论。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必须改变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必须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使学生的学习愉快而有效。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课堂还必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创新。

2、快乐的课堂必须是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难再现,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呈现趣味性的材料,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


3、快乐的课堂必须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身心的成长、人格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就是要真正实现历史服务人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课堂。因此,需要我们努力打造快乐的历史课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