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老熊钓雪:世界史教学中
寒江独钓:用作基础教育
最新热门    
 
寒江雪:从一课三折看对话教学的从容应对

时间:2009-10-18 17:03:15  来源:寒江雪
 

 

从一课三折看对话教学的从容应对

寒江雪

 

实现历史教学的鲜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复制式教学”向“建构式教学”转变,使我们的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是高中新课改的一个目标。而对话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找到一个具体的“抓手”,但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回答常超出教师的预设或知识储备,如何积极应对、化被动为主动,则是一个成熟教师必须掌握的技巧。

最近上《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人教社选修1)在采用对话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三个意外。

片段一:讲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面临外患,法英侵略埃及原因时:

师:(展示拿破仑像)拿破仑到埃及是来旅游的还是来开发的?(估计学生会回答:侵略)

生:考古。(众生笑)

师:说的不错,他为什么要选择到埃及考古呢?为什么不选择其他非洲国家?因为……

生:埃及历史悠久。

师:历史悠久,地下瑰宝一定丰富。作为一位精明的法军统帅不可能不知道。可见抢夺埃及文物也是法军到来的一个诱因。

我本意是活跃气氛,但学生“不给面子”说“考古”,学生回敬了我一个“调侃”。我可以充耳不闻,也可以压制学生,但这不是我的习惯。对话教学需要和谐的气氛,充耳不闻会使课堂纪律松懈,压制学生将使课堂气氛紧张。当教师遭遇学生“挑战”时,最好的办法是顺着学生提供的材料、情境,就汤下面,顺水推舟,展开对问题的深层探究。我觉得教师对问题的延伸应该有利于激励他们继续学习,为课程资源的再生创造条件,应该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使其成为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悠久、地下瑰宝丰富”正是我备课准备的内容,在此利用正好可以深化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所以说,当突发事件出现时,我们教师要有耐心,要临危不乱,要善于从中寻出有价值的东西进行生成。学生的“插嘴”,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不必介意其唐突,应细心观察、点拨、呵护。对于“节外生枝”的问题,教师只要开发适当,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片段二:要求学生从侵略者、被侵略者角度思考埃及被侵略原因。有一个环节是利用地图分析埃及重要性。(估计学生会回答“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等”。)

生:石油资源丰富。

师:埃及石油资源确实丰富,但当时时代是……(估计学生会回答:18世纪末19世纪初)

生:中世纪。

师:什么,中世纪?

生:黑社会。(众生笑)

师: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中世纪确实是够黑的,但并不等同黑社会。

师:石油什么时候成为重要资源的?

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师:当时法国侵略是因为看中埃及的石油资源吗?

生:不是。

生:法军看中的不是埃及的石油资源?那当时埃及的重要自然资源是什么?

师:地理科代表能告诉大家吗?

生:磷酸盐、水力资源。

生1:埃及水力资源确实很丰富,但那时阿斯旺大坝还没有建造。

生2:磷酸盐也不对,当时化学工业还不发达,磷酸盐的重要性估计也没人意识到。

在部分“学困生”那里,“封建社会”就是“中世纪”,“中世纪”就是“黑暗的社会”,但把“中世纪”等同“黑社会”就有“捣乱”的嫌疑。我知道这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他们的回答只能是疏导,一味堵塞只会陷入窘境,进而可能会损害教师威信,甚至难以控制课堂秩序。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激动常会出现粗暴、顶撞等抵触情况。我决定从他的话中寻找突破口。由“黑社会”引出“黑暗社会”,同时,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课堂上学生的“捣乱”语言,也许正是他们的“心结”,这个“心结”可能是一些学生共有的。只是有的学生肯表达出来,而有的学生选择了沉默。但“心结”不解,课堂就永无生机,就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心结”解开了,不仅课堂气氛会更和谐,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宽容非常重要。

关于埃及重要的自然资源,学生回答“石油”显然不正确,但埃及当时到底什么资源比较重要,我也不是很清楚。我问题反弹给学生,变守为攻,化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尴尬,另一方面利用了学生资源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仅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即席表达的能力。

有人可能会说:埃及当时有什么重要资源不是历史课要解决的问题。但如果教师不帮学生解决,学生思维就会开小差,再说这花不了多少时间。课堂上出现意外时,教师要善于提炼问题,要敢于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去碰撞、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生成对话,以求得真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面对意外,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都要发生变化,不能再按部就班。应该敢于调整上课内容、次序、方法等,以变应变。一成不变只会导致教师僵化、学生僵化、课堂僵化。当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好处,教师就应该把握这一教育契机,适时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进行深度开发。

 

 

 

片段三:对本课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我把其整合成“法英两国侵略特点及其影响的不同之处”。结果学生提出:“为什么法国和英国对埃及侵略的方式不一样?”

“法国和英国对埃及侵略方式不一样的原因”是我备课的一个疏忽。我简单提出我的设想,但同时承认由于自己备课的疏忽,对这个问题没有深思熟虑,所以我的解释也可能不全面,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回去继续进行探究。遇到问题,教师要敞开心灵,和学生在精神境界上更多地沟通、理解,不回避自己人性的弱点,不掩盖自己某些学术上的无知,以诚动人,引发学生心灵的共振。

历史课程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流程上灵活多变,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因势利导,大胆走出备课时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真正做到“为学习而教”、“为学生发展而教”,这样,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才是充满智慧欢乐和创造快意的教学。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0/105102/archives/2008/865247.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