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汪学毅:教学应重视细节
黄祖毅:高二历史九月月
黄祖毅:高二历史月考试
黄祖毅:高二文化史测试
黄祖毅:高中历史必修检
黄祖毅:历史必修3测试
黄祖毅:高二文科历史期
黄祖毅:高二历史第二次
张向毅:高一必修2第二
最新热门    
 
汪学毅:重视细节 讲究技巧

时间:2009-10-18 17:05:09  来源:汪学毅
 


(武汉市弘桥中学,湖北武汉430050)  
 
    编者介绍:汪学毅先生,今年即将63岁,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一生大部分时间从教,经验丰富而不保守,思想活跃而不失严谨,做事认真而不尚空谈,深得中青年教师的拥戴。几经动员,汪先生愿将自己的积累贡献出来,草成文字,每期一篇。目前各地方的特级教师呈年轻化倾向,荣誉的成份已大于专业的水平。学问扎实又精于讲坛的似已不多。本刊开“讲经说法”栏,意在回归自然、重视基本功,扎扎实实地推进新课程。


    “你的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成绩只是刚刚及格,你怎样跟他谈话?”


    “每一节课,你希望你的学生什么时候进入学习状态,怎样使他们在你期望的时间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教科书里有一些重要的专业术语,课文没有对它进行阐释与界定,你理解,但是你想过学生是否理解么?如果你觉得学生理解有困难,你采取什么办法?”


    “在组织学生研讨问题时,你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多少时间思考?”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细节,在处理这些细节的时候必须讲究教学技巧,善用教学技巧。


    我的女婿在美国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前年,他在那所学校里谋得教学助理的位置。在三天的上岗培训中,学校教务部的培训导师并没有组织他们学习什么教育教学理论和原则,而是提出了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要这些新上任的教学助理们讨论。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实际的,而且都是一些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或者容易被教师们按各自的习惯随意处理的小事。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学生在考试中得了60分,你怎样跟他谈话?”这些博士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所设计的谈话角度、语气、方法五花八门,培训导师一一点评,引导大家最终设计出自己的而又最美国化的谈话方案:我应当对那位考试成绩60分的学生说:“你很棒,我讲授的内容,你已经掌握了60%,尽管有些题目,你没有做好,但是,你都进行了勇敢地尝试,而且离正确答案不远了。”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你怎样把已经披阅评分的试卷发给学生”,“当你观察学生课堂表现时,发现有一位学生没有听懂你的课,你怎么告知他留下来补课”,“你的教学挂图挂在哪里最合适,什么时候挂出来,什么时候收下去”,“你上课时注意学生的神态吗”,“巡视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你的身姿习惯是怎样的,怎样才是最好的”等等。


    由此引发我许多联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家如此重视课堂教学的细节处理,讲求很实用的教学技巧,是很有道理的,很务实的。

 

 


    其实细节虽“细”,但并非小事。你的学生在10年、20年之后,肯定不记得你当年讲课的具体内容,但是他们却能够回忆起许多细节,并且告诉你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一生记住了某个历史事件、某个道理、某个思考问题的方法。你上课时对细节的技术处理就是你的教学风采,也可能成为你的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近20年来,教育界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研究教育理论的热潮,提出了许许多多口号与方法,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之后,人人都在谈新理念,个个都在搞新模式。毫无疑问,教学必须改革的思想能够普及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我在听课时发现,有些老师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说课稿写得很好,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很时尚,上课则不敢恭维了,特别是一些细节和偶发情况的处理,完全忘掉了自己在说课稿中所说的“教学理念”,完全用的是落后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顺便说一句,在这里我没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个词,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有许多可取之处,因此我的态度是“喜新不厌旧”,并敬请各位别把恶名莫名其妙的加在“传统”头上)。那些细节上的败笔,就成了这节课上不了档次的关键。每遇这种情况,我总是想起前几年曾经风行过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这些中学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天都要走进课堂,所以如何做到注意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把那些科学的教育理论很自然地转化为课堂教学以及指导学生活动的技巧,这对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对我们自己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责怪中学教师没有将新的教育理念迅速转化到教学实践,迅速转化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些新理念也是一些专家、学者们从国外借鉴来的,“西学东渐”也得有一个过程嘛。教育理念结合到学科教学的实际更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专家可以对教育教学进行“宏观”的研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宏观”上考虑问题,必须一边学习、消化那些国际一流的新理论,一边学以致用,从“微观”的角度思考每一节课怎么上好,每一个细节怎么处理。


    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细节呢?课堂教学的细节就是在课堂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在某一个相对完整的步骤,或者在两个教学步骤之间进行过渡时,做出的细致安排,或对临场出现的问题做细微的处理。它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有意识地设计细节,如:采用什么教具,什么时候出示某件教具,设计课前导入营造教学氛围,等等;二是教师没有事前准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状态,应变修订教案,即席做出的反应性安排,比如讨论中,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要求展示,他展示的作品虽然与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关系,但其观察角度却与教师的设计不尽相同,教师就要做临场调节,等等;三是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偶发情况,比如学生提出一个教师事前没有准备的问题,怎样应对,等等。


    什么是教学技巧呢?L.H.克拉克、I.S.斯塔尔的《中学教学法》指出:“熟练的教师总是掌握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有一张教学技术表上面列出的技术项目竟达30多个(原书注:讲课、专题小组讨论、辩论、提问、问答法、演示、实验法、设计、参观访问、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讨论、委员会工作、角色扮演、解决问题、辅导教学法、教科书方法、教学机器、圆桌讨论、戏剧表演、书面作业、发现法、训练、复习、练习、利用图书馆做调查研究、练习簿方法、学习指南、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分组学习)。此外,精通教学的教师还拥有大量的教学技能,如他既会利用口头反应,也会利用非口头反应,会引导学生说话,能针对教学目的提出应该提出的问题,能使符合需要的行为得到巩固,善于从学生的蛛丝马迹中看出课上得怎样和下面该做什么,善于鼓舞学生的学习动机,善于把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说明问题,举例做示范,以及不计其数的能力。”[1]教学技巧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用的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设计的技能,以及即席应对当场决策的机巧、机变的手法与能力。


    每一堂课都是新的。我们在课堂里、在活动中会遇到许多特定的情境,没有什么理论、研究或书籍可以直接地、具体地告诉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该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策依赖于许多因素,如问题产生的背景,教师头脑中的目标等等。我们得自己动脑,确定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状况的教学目标,在精心设计全课教学方案的同时,注意到教学细节,尽量预想到偶发细节的处理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处理细节和运用教学技巧是不是不需要理论研究呢?恰恰相反,“研究+常识=有效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不仅为有效教学的原则提供证据,而且也为具体的教学方案或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供证据”。[2]今天,教育观念正在向现代转型,我们比任何时代的中学教师都更需要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专家们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提出的教育理念很有价值,而且还有一些好文章、好专著对中学历史教学指导得很具体。2006年《历史教学》杂志连续刊登的叶小兵先生的那一系列文章,就很实际。如何研究,怎样学习?绝不是鹦鹉学舌似的学几个洋词汇,也不是把老套的、落后的习惯做法贴个新标签,而是要融汇贯通,使那些“西学”本土化、本人化。每读一本书,就要联想到我们教学中已经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武汉市一位青年教师要用“讨论法”上一堂全市展示课,请我和其他几位老师去听他的试讲,提点儿建议。这堂试讲课上得不错,但是听课的老师们总觉得有点儿别扭,前排的学生一会儿要扭过身来与后排的同学讨论,一会儿又要向前看,听老师小结和同学在全班的发言,而且在全班活动时,同组的同学想商量一些与课堂讨论有关的事也只能很谨慎地回头,唯恐老师误会。课后,我建议他们重新排列学生的座位,把课桌面对面排,组成四个长条桌。每组学生都在这样的长条桌旁分坐于三面,对着讲台的一面空着。这么一变,讨论课的气氛就大不一样了。事后,他们学校的历史教研组组长问道:“您是怎么想出来的?”我告诉她:“我看罗伯特·斯莱文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那本书的封面照片,美国中学生讨论课就是这样排座位的,我把它借过来而已。”看书就要联想,想到就要用进课堂。让我们回到“细节与技巧”这个话题上来,学生座位怎么安排只是一个细节,改变之后,教学气氛与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006年11月,湖北省举行了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我担任比赛的点评。由于参赛的青年教师都是各市、县选拔产生的,因此都很优秀,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但是在细节与技巧方面就见长短了。于是,我就以“历史课堂教学的细节处理与技巧例说”为题,做了点评。细节太多,技巧太多,我只敢“例说”。其提纲如下:


    1.课前导入——制造教学氛围
       导学提纲
       课前的视频播放
       教室的环境~挂图、学生板报
    2.课堂讨论——深化教材内容
       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提什么问题,怎样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到要求学生回答的间歇时间
       教师怎样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的身姿与手势
    3.再现历史——营造教学情景
       要用好课件,不要滥用课件
       提倡制作与使用实物教具
       组织“访谈”
    4.历史习作——发展学生个性
       突破与发展“新课标”关于
       历史习作的规定历史习作必须有利于学生个性与思维特质的发展
       历史习作要立足于多元智能发展
       学生对历史习作有选择权
    5.课后拓展——延伸课堂
       教学结束强化教学内容的视频播放
       拓展阅读材料

    细节——事情不大,学问可不小,而且是一些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又不容忽视、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注意它,研究它,采取符合你自己和你的学生情况的技巧来处理它,那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很愉快的经历。

    【作者简介】汪学毅(1944年-),男,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弘桥中学(原汉阳铁中)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任世江】
参考文献:
[1]L.H.克拉克、I.S.斯塔尔著,赵宝恒等译.中学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