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一.文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文革是一场群体无意识的思想骚乱,是对所有价值准则与道德标准的除根运动,是中华民族思维与心理的集体变形。文革可以说是毛主席的一次失误,然而这次失误被人所利用,所以才发展到那种情况,我觉得,这些人尤其是利用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愚忠。中央号召一出,人们看不到事实的真相,自然就跟从了,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疯狂的地步,进而做出了各种疯狂的,非正常的举动,从而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了原本正常的生活。
学生一个个不去读书,学工学农,还闹全国大串连,那时红卫兵坐火车不要钱,到了别的地方还有专门的人接待,学生都跑出去玩了,还有老师也跟着,一个个全国各地走,根本不谈什么学习。要不然就学工学农,到地里去劳动,要不然就去工厂做工,整个一代人就这样被耽误下来。农民也不种地了,整天在公社里无事可做,工人更不做工,开着卡车出去批斗厂长,人们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而对那些因犯下所谓政治错误而遭到批斗的人们而言,他们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很多人的结局都是家破人亡,对他们个人或对他们的家庭而言,他们的生活都在这场“十年浩劫”中被彻底摧毁了。(在这些被打倒的人中又包括一大批老一辈的革命家和学者,他们被打倒,就针对当时国家各方面所需的进步而言又是一次无可估量的损失。)这就是文革在当时人们家庭生活上的影响,或者称其为负面影响,因为这些影响都直接导致社会进程中的极大退步,文化大革命不仅是对全中国人民正常生活的破坏,同样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10年之内,很多国家都借此时间发展起来了,而文革对当时乃至现在的打击都是巨大的。
“文革”已经过去三十年了,面对这惨痛的历史,谁也不想再让它发生一次。为了防止它死灰复燃,我们只能铭记这段历史,完善民主法制建设。而对于我们未经历过“文革”的人来说,我们只能去挖掘当时的现状,事例与个人经历,多去了解。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必须坚持祖国利益至上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盲目冲动,随波逐流;以学为主,立足校园,走向社会。
二.文革对人思想上的影响
文革无疑助长了人们做事不诚信的作风,人们逐渐形成了"不说谎就是笨蛋"的思想,造成现在的社会中诚信显然没有金钱、分数重要,诚信只是人们心目中隐形的悬崖,无意中的坠落便再也无法爬上来 。做事需要谨慎,但并非胆小怕事,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懦弱!
虽然文革助长了人们做事不诚信的作风,我们也不能将现在的不诚信现象完全归咎于文革,如果是这样,那么文革就从未结束,只是另一形式的延续,从自己开始作一个诚信的人才是真的。把品格和利益同等看待。虽然文革结束后这种现象会减少,但中国人欺软怕硬的本性会改么?文革只是它的集中体现。
三.文革对青少年尤其是我们这一带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文革对当时青少年学习、教育上的影响;二是文革这个社会大环境对当时学生心理上、思想上的影响。
当时青少年教育上遇到的问题主要又可以分为两个大方向来讨论:一是正值预备考大学继续深造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由于文革而错过了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二是像我们一样年龄的学生们由于政策的左右,忙于各种政治运动而荒废了基础教育的最佳时机。
从我们的“文革访谈录”里我们可以清楚地找到以上结论的依据。例如第一条结论,我们可以找到如下条目:
“一个就是文革期间没好好读书,另外,文革期间十年没有高考,一下子恢复高考,老三届参加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导致应届生难以考上理想的大学。”(高一(7)班 王功)
“那时候提倡上山下乡,我也就跟着下农村,错过了学习的好机会,以至于一直没有机会考大学。”(高一八班查婷俊)
众所周知,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正是培养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教育是国家之本”,文革期间停止高考无疑是使我们的教育进入了停滞不前的阶段,而国家科技以及人民整体素质的落后,正是这期间人才输出匮乏的客观体现。对国家来讲,十年的时间可能不算什么,尽管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段,但是对一个人、一代人来说,他们能有几个十年?我们的《文革访谈录》中也不乏对对这一方面的纪录:
“初中毕业后本想上高中,可是学校停课,家里姊妹多,又要响应‘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就下乡到了东辛农场,你四姨妈也是到了农场当了教师,你妈妈年龄小,并没搭上那班‘车’。还是后来文革以后,我才自考了中专。”(高一五班 赵惠俊)
“还是因为出身成分的原因,你舅舅和你妈妈都只是初中毕业。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啊。如果没有这场动乱,我们全家的生活都会比现在要好得多,我们的国家也将是另外一番景象。没有这一场文化大革命该有多好啊!……但十几年的时光逝去了就永远再不能挽回了,就我们的家庭而言,耽误的可是两代人啊!想想都让人觉得寒心啊!”(高一五班 古骊翔)
缺少了十年的受教育时间,可能在当时看不出什么,但是当现在的中国完全打开了国门,逐步和世界接轨的时候,后文化的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开始逐步暴露在我们面前,下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觉得文革全是白搞。最遗憾是没读书。后来也有考试,大多是工农兵大学生。里面多数是连队干部,现在没知识没学历,下岗的也是我们。”(高一五班 于露)
的确,我们在整理文革访谈录的时候也发现,被采访者,尤其是五六十岁的,学历基本上没有超过高中的。而联系中国的实情——人口众多,竞争本来就异常地激烈,新生代在学历上的优势曾一度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制造了下岗问题的恐慌。文革时所带给的他们那心中永远的痛,不仅仅是文革时期那一段段不堪回首的记忆,还有当他们的后半生在穷困中度过,每每想到那时未收到的教育,再不由得想起那个锥心刺痛的十年时,苦恨交加的内心独白。同时,下岗问题也会引起一定的社会问题,这是后话。
我们组的秦舒雅同学在整理的资料文章《文革对中国来说可以说是一场劫难》中写道: “文革也使教育上留下了一大片空白,学校都陷入了批师道尊严、批白专、开展“红专” 大辩论的混乱无序状态,认真教学的老师和成绩优秀的学生遭批斗、受压制。课停了,班也不上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全终止了,学校变成了红宝书、红语录、忠字舞的红海洋;琅琅的读书声听不见了,取而带之的是高音喇叭里的激昂的革命歌曲、革命语录,还有成天充斥耳际的各路造反派组织之间嚣叫漫骂争斗。” (秦舒雅 《文革对中国来说可以说是一场劫难》)我想,这里已不仅仅是在记述一个失败的教育时代,而更像是对那个时代的控诉,对那个时代里饱受摧残的人才表示深深的惋惜。
毛主席说:“知识分子要接受农民的再教育”,于是知青们下了乡;毛主席说:“越有知识越反动”,于是有知识就成了“耻辱”。那个时代的青少年,脑袋里只有毛主席。甚至我可以说,他们都已经失去了大脑,因为他们坚信全国只要有一个大脑就够用了。不知不觉当中,他们的人格也跟着文革的浪潮,一点点地被扭曲。
从我们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该受到教育的他们,被政策左右,整天就是造反、破四旧、成立帮派,而这些活动对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思想,是有着摧毁性打击的:
“思想奴役断送了师生情谊,甚至亲情……由于加入了不同的派别,弄得形同陌路人,甚至还大打出手。”(杨雨菡)
“在文革过程中导致了‘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恶劣后果。人们长期处于个人崇拜的惯性当中,不受控制地传播各种言论,这样逐渐销蚀他们的政治自我意识与独立思想人格。”(郑忱)
“经历过文革的她胆小怕事、处世谨慎,惟恐因为不慎给家人或周围的人带来不幸。对于新生事物的出现反映强烈,惟恐出现第二次文革。文革给她带来的阴影终生难忘,至今想来心有余悸。”(张寻)
“可谁知在落实时这种思想失了真,很多人利用文革公报私仇,人人都害怕被别人举报揭发,于是反过来先检举揭发别人。整个社会的风气逐渐变坏,儒家仁爱思想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充斥着猜疑和不信任,在当时,亲情和爱情显得格外脆弱。我认为文革是一场失败的运动,它使中国的道德标准全面颠覆,‘诚信’这个词失去了分量。这或许也是导致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声誉不是非常高的原因之一。”(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