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冯尔康:关于历史课的爱
冯尔康:“说故事”的历
陈德康:长沙历史教学年
陈德康:历史教学素材库
浙江永康一中高一学案_
最新热门    
 
李永康:中美关系探源和思考

时间:2009-10-18 17:06:25  来源:李永康
 

 

中美关系探源和思考

 

感谢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李永康老师惠赐大作

 

我们的信箱是:bnuhe@china.com.cn

 

一、教学过程描述:

 

(一)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重大事件,按照时序制作成大事年表。

学生动手整理中美关系史的基本史实和脉络,形成知识体系结构图,并根据自己搜索史实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提出1-3个问题;学习小组整合问题,提出1-3个小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整理的资料和提出的问题制作ppt课件。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呈现史料

整合问题

发现探究

体验感悟

热点播报

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当前中美关系的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反映了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总结出中美关系的基本走向和特点

知识梳理

安排各小组的代表出示制作的历史上的中美关系知识体系结构图

对该小组的成果,你们认为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

学生点评各小组的制作成果

认识到中美关系的五大阶段及其阶段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阶段特征的出现原因

思考链

 

教师展示学生讨论出的最感兴趣的问题:历史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大都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为主,而直接武力侵略较少,这一说法是否正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美国的这一侵略方式?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们认为美国采用文化侵略为主的方式。但学生觉得原因的探究比较困难。无论怎么回答都局限在经济政治状况决定了其外交政策的规律内。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呈现史料

整合问题

发现探究

体验感悟

质疑问难

投影材料一

 

请概括指出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

学生阅读材料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后反映问题无法解决

投影材料二

请概括指出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

学生阅读材料后根据所学知识迅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认识到美国人的宗教信仰赋予他们的强烈使命感

投影材料三

材料中体现了美国人的何种观念?

学生阅读材料后加工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提炼出美国人的种族优越感

投影材料四

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美国的政治传统是什么?

学生阅读、整理、发现、提取有效信息

回答出美国政治传统是扩张主义

投影材料五

材料体现了美国什么价值观?

认识到材料体现了美国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请总结我们研读史料得出的结论

学生动笔整理

美国拥有“天赋使命”观、种族优越感、扩张主义和个人主义导致美国对中国采用文化侵略为主的方式

质疑问难

投影外交学院吴建民院长与网友交流2005年中国外交成就的主题帖子

网友“龙啸海”问,腰杆子、笔杆子、枪杆子在外交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选择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学生基本领悟到腰杆子是国家综合实力,笔杆子是讲道理,枪杆子是国防力量

网友“长岛海风”问,我们要韬光养晦到什么时候?

 

学生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查阅韬光养晦;讨论该外交基点的作用

学生认识到“可以解决的东西交给对话去解决,不能解决的东西交给时间去解决”的外交原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呈现史料

整合问题

发现探究

体验感悟

经典回眸

中美关系的历程回眸

你能用一句话概要指出中美关系的历程吗?

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体悟到中美关系的发展是紧紧围绕着两国综合国力对比,呈现出对抗与合作共存的特点

谈谈你学习《中美关系探源和思考》后得到的启示

学生思考、整理、发言

总结出:分析外交政策根源的方法;认识到韬光养晦和理性爱国的重要意义;本课对处理人际关系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过程评析

 

    中美关系史是高三历史学习的重点内容,它知识点众多,牵涉面广,涉及到四本历史教材,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如何以知识为载体和基础,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入史料,让学生在研读过程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中美关系探源和思考》的历史课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的历史学习中,教师总是先讲授历史概念,紧接着让学生运用历史概念。而本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如下:

第一步,选择与发现:学生选择史实制作大事年表(知识结构图),同时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和教师;教师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环境,使学生与教师事先选择的史料进行互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与史料在互动时产生问题与假设(发现)。

 

第二步,探索与运用: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概念引导,提供相关史料,与学生一起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历史问题。

 

第三步,建构与反思:学生通过前两步后,对已学过的历史概念形成新的认识,解决新问题。师生一起反思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可见,该课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采取提供 “脚手架”的方式引领学生成长,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二)教学策略的改造

 

我们从点、线、面、体四个角度总结出课堂呈现的教学策略:

 

          之一,“点”的选择——寻找文本(史实)与学生共振的“兴趣点、质疑点” :

 

    传统历史学习把教材的知识点奉若圣经,教师基本在教材的框架内展开教学,学生的历史学习实质上是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中美关系探源和思考》课上的历史学习却不同,教师对历史文本的选择有独到之处,教师抓住一些“点”,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并引领学生尊重史料,得出个性化的见解。本课教学就是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点和质疑点展开,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服务者,更像是穿针引线人。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

之二,“线”的走向——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

 

《中美关系探源与思考》的教学局部颠覆了以传承式的讲授为主的传统历史教学,传统教学程式“复习——新授——作业”被取而代之:

 

《中美关系探源与思考》教学设计思路

 

“热点播报——知识梳理——质疑问难——经典回眸”

 

该设计紧扣“胡锦涛主席访美”等社会热点,抓住当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切入学生经验体系,起承转合,逻辑清晰。

 

之三,“面”的建构——让“文本”丰满起来:

 

我们通常按照“背景——内容——影响”的模式教授着历史,教师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学生对于历史停留在“背背而已”的层面。而《中美关系探源与思考》的历史课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钻研史料,让学生进入历史。师生通过共同研读、分析、比较、阐释史料,历史教材丰满了起来,学生逐步洞察到隐藏在史料后的深层次历史内涵,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

 

 

 

之四,“体”的确立——让生命“立”起来:

    传统的历史教学因为教材的限定,教师对于历史人物的教学往往一言带过,或者仅仅介绍人物的生平,对于历史人物生活的细节,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无从分析或者较少分析。《中美关系探源与思考》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非常重视历史人物的教学,非常重视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引导学生神入历史,体会历史人物的心境和情态,构筑起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过程呈现的亮点

 

《中美关系探源与思考》存在三大亮点:

 

第一、创设了大信息容量的历史课堂。我们把史料引入到历史课堂,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史料,延伸学生的历史阅读。学生对史料的探究、分析、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成长过程,就是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就是学生的证据意识的积淀过程。

 

第二、教师有效充当了历史课程资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的双重角色。中美关系史的教学如果局限在教材范围内,将不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历史智慧的汲取和视野的拓展。教师紧扣学生的需求,紧紧围绕中心教学目标—“美国采用以文化侵略为主要方式的原因分析”搜集、整理五则史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成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第三、《中美关系探源与思考》不仅着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而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文,关注学生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为学生的成长奠基。教师把强国论坛上的热帖《吴建民答网友》引入教学,尤其是对韬光养晦问题的探讨,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中国强国之路的艰辛,并学会了控制激情,理智爱国,把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转化到刻苦学习中。

 

总之,《中美关系探源与思考》以学生的需求为切入口,以提供史料为抓手,以学生提出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生生对话为主要方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激扬学生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知识结构,激荡学生历史思维,帮助学生解决感兴趣的历史问题,本课比较好的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部分课程资源:

 

 

 

材料一:“1630年,率领第二批在英国国内遭受迫害的清教徒前往北美的约翰·温斯普罗在抵达后对他的同伙郑重地说下了下面一段话:‘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全世界的眼睛都看着我们,如果我们在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欺骗了上帝,如果上帝不再像今天这样帮助我们,那么,我们终将成为世人的笑柄。’”

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里程》.北京.三联书店,1993第15页

 

材料二,博斯特德罗夫指出:“美国人把自己看作是独特的,受到上帝恩惠,拥有崇高理想,注定大功告成。此外,他们还认为通过积极手段在全球传播自由是他们的特殊责任,并以这种方法努力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一个道义模式。”罗斯托指出,美国人不应该放弃我们的使命。我们是整个地球上国家独立和人类自由原则的受托人,打开我们的历史,这是一种自豪而自然的责任。

 

材料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康马杰写到:“美国人完全生活于新世界,这里得天独厚,无比富饶,因而形成一种夜郎自大的信念,确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每一个横渡大西洋——很少走别的路——到美国来的移民,在想象中也确信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对美国人来说,辽阔的荒野确是可以任意驰骋的乐园;他们轻视其他国家和民族几乎达到了旁若无人的程度。”《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材料四,杰佛逊总统就任总统职位后断言:“美国具有独特性质的政府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府。”他坚信,“在新世界大西洋之滨确立起来政府和民族,由于其宪法、民族和地理所具有的特性,将会成为在国际事物中起突出作用的力量。”他认为,自由与国家的强盛并不矛盾,只有国家的强盛才能为自由提供保护,而国家的强盛需要不间断地竞相扩张。

 

——《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 ,第1页

材料五,1998年克林顿访华时曾说,“自由一直是美国成功和兴旺的关键动力。”“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受政府干扰地发表言论和不同意见、结论和自由信仰的权利,这便是美国220年前赖以立国的核心思想。这就是领导我们从大陆的一方达到大陆的另一方,最后踏上世界舞台的思想。这也是美国人直到今天仍然珍惜重视的思想。”

 

《克林顿访华言行录——美国总统的中国“建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147页

 

以上材料转引自李荣静《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历史渊源》,《历史教学》2006(5)。

四、作者联系方式:

Email:li yongkang2001@hotmail.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