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吴云:“英国的历史课让
万建云:新课改背景下中
张凌云:高中历史教学中
最新热门    
 
陈冬云:Webquest应用于历史研究性学习

时间:2009-10-18 17:07:05  来源:陈冬云
 

陈冬云:Webquest应用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研究性学习”作为定向课程,《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如此阐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顾名思义,“历史研究性学习”且指研究专题确定在与历史相关的领域中。在研究性学习深入实施探索中,网络以其丰富、快捷、先进的优势,迅速成为研究性学习中重要的手段和媒体。Webquest是基于网络资源型的主体探究学习模式,其运用更是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手段与方式。


一、 关于Webquest


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模式)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指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的主题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Webquest的设计没有严格的格式,大多数被设计成网页形式的“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结论”等6个模块;它们之间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又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又称Minwebquest,可以用于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至几个星期,往往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结合起来。


二、 Webquest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尝试


Webquest对国内很多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笔者根据Webquest的模式与特征,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把 Webquest引入到历史研究性学习领域中。以《建国以来中国大陆人口增殖状况研究》为题做了实践探索。因为中国人口问题是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而对其增殖过程的研究又涉及到历史知识,所以它又是历史问题。


(一)Webquest及策划思路


根据Webquest的要求设计制作了Webquest网络课件,运用链接的方法链接了首页、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讨论区八张页面。

 

 


1、 绪言(导言)模块。至200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人口近达13亿,就是说人口的数字极为庞大。而且令人深思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人口增殖了1.6倍。导言不是用传统的文字呈现,而是特意通过两幅图。目的是为了既交待主题背景,又能形象地说明人口的拥挤、增殖速度,让人一目了然,触目惊心。激发学习者探究的好奇。


2、任务模块。从主题出发,按学习的顺序与要求,从历史的角度来设计六项任务。

(1)收集资料:查找、收集、计算建国以来(1949--2000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与人口增长率的数据。

(2)制作图表:画出1949—2000年中国大陆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图,要用Excel或其他制图软件绘制。列表或文字写出具体数据,并写出其出处。

(3)统计分析:分析人口增长率曲线变化及人文因素。

(4)社情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中国人口问题及政策的认识程度。

(5)未来展望:“如何控制人口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你认为政府应采取怎样的人口政策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

(6)文稿制作:学习过程与成果要用powerpoint软件制成演示文稿,组内派代表进行演示解说。任务的叙述尽量做到明确、清楚、可行。


3、过程模块。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顺序来设计学习过程,考虑主题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基础,于是把探究的主体放在高二的学生,分小组形式学习,明确组内人员分工。要求学习者交流、合作,利用网络与电脑软件来完成任务。


4、资源模块。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通过网上寻找有关中国大陆人口的资料及网址,有中国人口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人口在线、永康统计信息网、当代人口统计表、中国人口增长率网站。


5、评价模块。评价在整个学习的过程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学生完成的效果通过它来体现。通过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把关的方式进行评价。此评价内容是对课件制作、演示效果、学习过程等方面分优、良、及格三个等级来评价学习的过程与成果。


6、总结模块。对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此主题探索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走出课堂、关注社会问题的机会。学生不仅对建国以来中国大陆人口增殖、人口政策有了较明确地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社会责任感。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学生熟练掌握上网检索、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通过计算机制表、制作幻灯片的技术。学生也获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确定学习群体,实践研究性学习


Webquest的设计是重要的一步,但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实践;Webquest为学习者的学习搭建学习的支架,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是关键。由于还是在尝试阶段,学习的群体还不敢在整个班级推开,只是通过班级论坛网页向学生出示Webquest的内容,让有兴趣的学生自愿报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12位学生。学生自行选出组长,在仔细研究学习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学习计划,分配研究任务。(网址为http://www.eduol.net/ra2003/forum_list.asp?forum_id=16)


收集资料是关键的学习步骤,时间定为三个星期。包括对上述提供网络资源的查询,文献检索,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结果统计分析。收集的资料信息都贴到班级论坛(BBS)上,以便交流整理。


学生通过讨论、教师指导,依据Webquest的任务与评价“优”的标准对手头的资料进行选择与综合整理;根据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字、图表报告;最后制成课件,在班级中进行演示解说,并在班级论坛上发布共享。


(三)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评价


 这次Webquest学习的要求、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学生的想法与体会均通过Web进行公布,又以班级BBS为纽带实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所以只要打开上述一个个网页,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就油然呈现。所以对这次研究性学习评价就可来自多方面:有学生、指导老师、其他教师、上网浏览的人;对学习的评价可实现多角度:有学习准备、学习经过、学习结果、学习认识、学习态度等;解决评价的定时、定点问题,方便、开放。当然同伴与指导教师的评价是最直接的,毕竟他们是共同参与者,感受最深者。通过同学、教师的评价,学习者得到了莫大的成功感。


三、Webquest实践的启示


(一) Webquest的应用要慎重、符合实际。


1、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1) 选题要符合学习实际。
选题要确定在学生的兴趣范围内。
选题尽量确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显现学生探究学习意图上。


   选题要注意Web信息量。


(2)研究任务要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新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Webquest任务既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相联系,又能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新知。


2、基于网络,但不能局限于网络。在实践中学生在网络中遨游,吸纳间接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获取来自自然、社会与自我的直接体验。


3、引用网络资源,不能重形式轻实效。运用网络信息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学生应独立研究与思考,要注意网站的选择与网络信息的比较。

 

 


(二)Webquest在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中将有很大的生命力
网络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Webquest是基于网络的学习,网络拥有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建构的空间;BBS实现了师生或生生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而且又是开放的、平民化的,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主动性、互动性的特点。Webquest六个模块创设了学习情境、搭建了学习支架,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在支架下的自主发展,既避免了学习者的盲目性,又不限制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可以针对老师的要求上网独立学习,使学生能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将预示着Webquest逐渐会成为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三)Webquest给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Webquest学习模式中,教师是网络学习方案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评价的参与者。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使教师角色中的“知识来源”将部分由网络替代;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他将与学生只能以伙伴的关系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精加工,进行吸收与同化。Webquest带来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作者工作单位 瑞安市教研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