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杨志才 陈国兵:浅议高
杨志才:“史学争鸣”与
杨志才:人民版必修I教
 博物馆文化 的再认识/
最新热门    
 
杨志才:生动的历史与历史的生动

时间:2009-10-18 17:09:03  来源:杨志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中学历史教师所关注。本文试从历史的生动性出发,对如何生动而客观地展现历史风貌,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作一探讨,以求方家教正。
  
  一、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历史
  
  冥冥鸿荒,茫茫大地,自从有了人,地球便开始有了生气:茂密的森林里有了追杀野兽的呐喊;广袤的草地上有了采集植物的身影;夕阳西下的河边,人们在共享劳动的收获;寒风怒吼的山洞,人们围聚火堆而共眠。可以说,人类走过的历程是一部充满艰辛也充满神奇的史诗,人类度过的岁月是一部极其丰富也极其生动的画卷。
  
  历史的生动从何而来?首先是因为,人是历史的主体。人们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民族心理和生活方式。从肤色来看,有白色、黑色和黄色人种之分。从性格来说,有的民族尚武,好勇斗狠;有的民族崇文,讲求儒雅;有的民族乐于劳作,风俗淳朴;有的民族精于技艺,发明不断;有的民族待人热情,重友谊;有的民族遇事果敢,讲信誉;有的民族多愁善感,多敏捷;有的民族安于生活,少作为。从生产事业来说,生活在高原的多以游牧为业,生活在平原的多以农耕为业,生活在海边的多以捕渔为业;正由于此,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富有个性的历史杰出人物,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乾隆帝的风流儒雅;辅国大臣中商鞅的变法、诸葛亮的谋略、魏征的劝谏、于成龙的廉洁;爱国将领中卫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飞的精忠、史可法的气节;历代诗人中屈原的咏叹、李白的浪漫、陆游的忧思、郑板桥的道情等等。可以说,历史是人物画展的时空长廊。
  
  历史之所以是生动的,也是因为历史事物之间所具有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常常带给人们以惊喜,也常常给人们以痛苦。如火药的发明,并不是人们有目的地研制,而是在炼丹过程中意外的发现。在中国的古代战争中,火药虽曾被当做作战武器使用过,但更多的是被中国人用来作喜庆或祛邪的爆竹。可当火药传到欧洲,它便成了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手中锐利的武器,不仅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而且凭借其船坚炮利打开了东方大国的国门。
  
  我们说历史是生动的,还因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运行的。如原始社会,当生产水平还处在人们只能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的时候,社会也只能实行原始共产主义制度,正如《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那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有了剩余产品,社会有了贫富差别,氏族的首领逐渐成为社会的贵族,氏族的成员逐渐成为奴隶,当阶级对垒且矛盾不可调和,当国家的出现已成为社会的必要,原始社会便已走到了它的尽头。又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曾在历史上颇为兴盛,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在“垄断”中发展,社会主义在“挫折”中前进。世界的前景可以预计,但美好的前景需要人们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
  
  二、生动,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历史基本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进而发展创造思维、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在于具有历史的生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为什么要具有历史的生动?从历史知识本身来考察,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几个特点:(1)历史的过去性,即历史知识是指过去了的东西,而且是无法重现的;(2)历史的具体性,即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们进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具体活动过程,人们认识历史事物,也只能从一个个具体的情况开始;(3)历史事物的联系性,即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4)历史的综合性,即历史知识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思想、社会生活、民风习俗等诸多方面,具有综合的特点;(5)历史知识的史论统一性,即历史知识是由历史事实和史学理论组成的[1](p.144-149)。这就要求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既要完成知识教育,又要完成思想教育;既要发挥智育功能,又要发挥德育功能。而历史教学的诸多功能都不能缺少生动的因素。从学习的主体来考察,中学生正值花季,从其思维特征来看,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尽管抽象思维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他们仍然需要生活的经验作为知识的支撑,历史学习不能没有形象思维。从学习动机来看,兴趣的牵引显然是影响他们学习走向的重要因素。从其情感特征来看,初中学生较高中学生易于外露,但他们都很重情感,讲友谊,很容易与青年教师亲近。另外,他们正处在形成良好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是少年向青年转化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历史的学科优势,以生动的历史史实唤起学生经久不衰的热情,以高大的人物形象培育学生始终不渝的理想,从而达到知识、思想与情感教育合一的效果。
  
  要体现历史的生动,首先要有生动的历史教材。教材编得是否生动,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于生动历史的感悟,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初、高中教材还应有不同层次的生动。正如王宏志老师所指出的,初中应着眼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生动过程和历史人物的生动活动,高中应着眼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生动背景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生动的思想活动[2]。在这一方面,现行的人教社初、高中试验修订本均有一定的体现。如初中教材“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原来的教材,阅读课文(楷体字)比较多,此次修订时,删减了不少,但对那些生动的内容,大部分保留了下来,少数地方还增加了一些生动的内容,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教材介绍明朝的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要谈到心学的基本思想,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理论,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此,教材增加了一段生动的材料:“有一次,他同朋友在郊外游览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他:‘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回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3]这段材料不仅体现了人物思想活动的生动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体现历史的生动,还需要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动,教学语言的生动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或学生自读教材,效果可能并不明显,而有一位教师在介绍了地动仪的结构以后说:“如果哪一个方向发生地震,那么,哪个方向的龙就吐出嘴里的钢球,‘当’的一声掉在铜蛤蟆嘴里。于是,在旁观察的人就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位了。”这一个“当”字,使学生似乎听到真的声响,感觉到了地动仪的神妙[4](p.88)。显然,历史教学的语言生动与否,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因为历史教学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进而达到抽象概括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当然,历史的生动,决不是艺术的虚构,而是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让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评判史实的真伪、臧否人物的忠奸,从而达到情感与思维的高度结合、认知与体验的高度统一。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而且还要具有姻熟的驾驭教学活动包括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能力。
  
  三、历史情境教学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历史情境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目前,在历史教学中模拟“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演绎法。这是一种以历史的真实角色出现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策略所引起的必然结果作出判断或评价的方法。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两汉与匈奴的和战》时,他运用多媒体技术艺术地再现了汉初中原的贫困、北方匈奴的强悍以及白登之战的情形,然后设问:西汉政府无力抵御匈奴,可是匈奴又不断南下进犯,时刻威胁着西汉的安全,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对于“和亲政策”的理解就比较的顺利也比较的深刻了。(2)假设法。这是一种将历史人物进行角色变换,对其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判断或评价的方法。例如有教师讲《戊戌变法》,当同学们为袁世凯的告密而愤恨之时,话锋一转: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出卖,戊戌变法能成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沸腾起来了。(3)考察法。这是通过对历史遗迹、文物以及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故事、歌谣等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考察某一地域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影响的一种方法。如“太平天国在扬州”这一专题,就需要学生首先要对太平天国在扬州活动的史料、遗迹以及传说故事能作尽可能多地收集,然后再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客观而科学的结论。显然,这种学习方法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宜为高中学生采用。除此以外,还有演示法、访谈法等等。
  
  历史教学的实践可以证明,实施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这是因为:(1)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地“听”、“记”为主动地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而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2)历史情境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同时接受多种信息,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我们的记忆中,凭直觉得来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概念,也可以轻易地巩固地揉在已经嵌入我们脑中的图册上。”[5](3)历史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不仅丰富,而且生动,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形象的思想教育。(4)历史情境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美的形式和愉悦的内容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其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客观地说欧美国家的一些教师对于历史情境教学的运用,或在思维的灵活性,或在方法的技巧性方面都较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应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以更为生动的中学历史教学为时代培育出更多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