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王英姿:用新课程理念指
王英姿:历史教学关注社
历尽劫波英姿在
王英姿历史教学关注社会
最新热门    
 
高英姿: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历史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9:12  来源:高英姿
 

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历史教学设计

高英姿

教学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学设计指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大家所熟知的狄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模型包括的九个成分分别是决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和环境、陈述作业目标、开发评估工具、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设计与进行形成性、修正与补救教学。最后,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修正与补救之后,对教学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

在这个教学设计模型中,第一个部分是决定教学目标。这里的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完成之后学生会做什么界定的。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是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第二个部分是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包括分析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技能,确定开始新的教学任务之前,学生已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

早在1964年美国以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先后公布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目标分类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的三维教学目标,它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如何把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是教师在课改的实践活动中要着重努力的方向。本文仅就情感领域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知情相统一的过程。关于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表达的教学意图往往是含糊的,实施中很难落实情感教学的目标。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首先,内涵变得丰富了,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附属的,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科教学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本文以体验学习为例说明体验学习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力教学手段之一。首先要说明的是的是体验性学习并不是一种单一化的学习方式,它具有综合性。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目前流行的许多学习方式都有着交叉重叠关系。其次体验性学习的对立面虽然是接受性学习,但体验并非完全排斥接受,事实上体验性学习中也有接受的成分如学习者对他人经验的接受等。

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体验具有亲历性、过程性与生成性的特点。

体验学习与接受学习不同。所谓接受学习是学习主体通过语言符号工具,把别人或前人基于经验之上所总结的概念、命题或系统理论等知识表征经心理的同化和顺应的方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接受学习适合高效率地学习外显的明确知识。而体验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观察和实践交往对事物进行情感的感知与内省体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过程。体验学习是过程生成性的,是具有个性化的和主观化的学习。体验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性或复杂性的意会知识的学习。

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强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系统的意义”,而这个建构过程的核心环节就是体验。实施体验学习必须首先开放教学环境,民主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开展广域的学习交流,并由此深化知识认知和问题解决学习。民主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探究问题的欲望,并依此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历史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构建学习课题,体验学习过程和由此而激发的情感,容易感受历史的实在与真实。体验学习是一种个性化学习,学习环境不开放、不民主,

 就无法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上的“体验”。因此,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形式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学科学习本质的观念问题。

体验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有两个重要区别:重视学生个性;看重价值选择。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形成学生历史认识的基础。历史教育是典型的情感教育。在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手段无非是强调教师教法上的“声情并茂”并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如果历史教师不把情感教育作为他实施学科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的部分,而是相当情绪化的、非目的性和随机性地运用这一手段,就无法让学生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情感经历,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首先,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开发课程资源来推动体验学习。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博物馆等文字资源和影视、记录片图象资源以及访谈历史见证人等手段方法进行知情体验。最后以剪报和心得的方式在课堂上交流、发表。以此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知道该如何自己为自己设计学习,又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完成;达到了什么样的学习目的。教育上所欲求的“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养成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己用自己理解的知识“做”出来,因此他们最易从中感动他们自己的成就,并通过“做”的体验,使应该落实的知识和能力标准都真实化了。

其次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用自己的立场说话。将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的、根据不同思路处理的资料集中起来,做有效的“资源同享”,会有不同凡响的效果。其一,能够扩大视野,在交流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欣赏;其二,能够深化自我经验,培养实事求是和善于探究问题的学习态度。这一阶段的学习特性是通过各种概念纠葛,达到进一步体验学习内容的目的学会用自己的立场陈述历史。体验学习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合理的个性发展又是建立在内化学习内容深度的基础上。体验在这里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最后让学生会批判

 ,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体验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理性经历阶段。其表现是能够完整且有逻辑地陈述自己已经理解的历史。体验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教学的目的。但从历史教育的角度看,被理解的历史一定是能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说明的历史。这里需要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和应有的批判精神。如果说历史教育中也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功能的话,就理应培养学生的批判眼光。当然,批判不是为了求异目的而做的批判,而是为了真理和信仰而做的批判。为了使批判做得公正、合理而又尽可能地客观,深刻体验学习内容,并将体验内化为理性思考,我们就不能将它仅仅看做是一种学习途径,而理应将其看成是学习的目的。

体验学习情感教学目标实施案例: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教师结合《红军的长征》一节的内容,结合本地情况给学生布置了题目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宁夏期间的革命活动”的作业。该课题作业属于课程型研究性学习内容,它既和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研究活动本身又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并有效利用了本地的课程资源。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社会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围绕该试题指导学生开展的体验学习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这两个小课题时,学生的热情很高,很多同学以采取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组做了两个课题,还有的在一个课题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个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还有同学利用节假日重走红军长征路并访谈老红军、历史见证人的方式来体验。

同学们采用分组合作整理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了解了红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宁夏所作的大量的革命活动,如红军两越六盘山、渡河东西征战役、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回民自治政府、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西吉的兴隆镇会师和将台堡会师。这些革命活动为宁夏这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了革命思想,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还有的同学对红军如何和回族群众处好关系这个敏感问题感兴趣,就写小文章了评价红军长征经过宁夏时采取的民族政策,同学们对红军尊重回族地区群众的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当地群众与他们打成一片的做法深受启发,一位学生在感受中写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红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密切联系群众、搞好民族关系是分不开的。有的学生统计了红军在宁夏打的大大小小的战役。有的同学从文学的角度赏析了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六盘山是写下的壮丽诗篇《清平乐  六盘山》。同学们对红军战士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战斗精神非常钦佩,他们在感想中写道要把长征精神弘扬光大、并作为激励自己刻苦学习的精神动力。

   又如结合中国现代史〈伟大的转折〉一节教师设计题目让学生能够联系本地区实际,比较、分析改革开放前后,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

同学们对改革开放前后宁夏的巨大变化这个课题同样非常感兴趣。大家不仅通过上网查资料、到图书馆翻阅书籍、组织讨论会进行交流,还广泛地深入与长辈如父母、爷爷奶奶和街坊邻居、居委会的大叔大妈们进行访谈,采用数据分析法了解改革开放以前宁夏的情况,既丰富了对改革前宁夏的认识又和长辈的关系进一步沟通。有的同学选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几个关键时期来进行比较。如1958—1978年的宁夏和1978—1998年的宁夏的巨大变化。同学们从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对比。并且制作了许多表格用生动的数据进行了有力地说明。学生们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宁夏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七届民运会、“大银川”战略的付诸实施、父母工资收入提高、住房面积的扩大、宁夏旅游事业的发展等事实使学生真切认识到改革开放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学生在撰写学习报告中涉及到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概要、进行研究性学习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研究过程、采用的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与感受等内容。同学们在收获与感受中谈到探究学习中体会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和师生的交流探讨中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在探究中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利于同学们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大家还谈到通过这样的学习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了自己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建设好宁夏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此可见, 体验学习是深化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体验学习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体验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亦是因势利导的。作为历史教育主渠道的历史课,理应通过让学生体验各种素材,

 从多角度、利用多种方法,去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案例2:

设计“在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节,教师要实现的情感教学目标是:体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寻找新的革命出路之艰难,感受革命者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实施:在学习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革命围剿的内容时,有些学生并不满足于课本上的“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的结论。有一位学生问:“国民党为什么三次围剿红军都会失败,难道他们不会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吗?况且红军的武器装备、人力、财力都不如国民党。”

教师:“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你还要看到红军在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红军官兵平等、纪律严明,人心所向、士气高涨、战略战术得当。红军指挥员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团结合作这一点而国民党官兵不平等,士气低下,人心涣散。

学生体验:“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情人心向背和团队的合作精神是最重要的,包括我们的班集体建设也是这样。”

教师:那么,你们能否给班级建设出谋划策,是我们的班集体成为一个团结进取、具有竞争优势的班级。

通过这样的对话,不仅实现了本课要完成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教师要善于把历史知识与现实特别是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不仅有知识的收获还要有情感的升华。如: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和1949年的两次工作重心转移,是中共面临的一次革命失败后的转移和革命成功后的转移。教师可以进行知识迁移的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有过什么样的挫折和成功的经历?当时你是如何面对的?这样即作为本课题教学的导入点又可以很好的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在学生发言谈论自己的体验后,教师说: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时,由于工农革命军的损失很大,战士们的情绪比较悲观,毛泽东却笑着对战友们说:“我们去占山为王,我们要做山大王了,但我们要做红色的山大王。”由此引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学生易于接受。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共为什么要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之后,教师为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可继续采用谈话法深入一步:“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这一步迈出去一直走了22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2年后毛泽东在进京前风趣地对周恩来、朱德等老战友们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从进京赶考又引出党的工作重心要从农村转入城市。怎样迎接新的考验和挑战是中共又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教师通过和学生共同讨论中共面临的这两个转折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革命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时刻面临着挑战。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个人要勇敢面对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从伟人身上汲取精神给养,培养自己积极、开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

 

案例3:情感目标设计:搜集张学良逝世后,各界对他的报道与评价,找出张学良人生中的几个重要关头的表现,谈谈你心目中的张学良。

实施:除学生在课外搜集的资料外,教师结合课本中的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中有关张学良的人物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由此 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并深入思考,寻找问题的切入点:评价张学良在三个历史重要关头的表现,探究张学良在各个时期不同表现的原因。学生探究的热情极大,不仅剖析了张学良在不同历史关头的表现及其原因,还从不同角度对张学良的表现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如有一个同学在谈及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时,说蒋介石让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有削弱张学良实力之意。此观点一出,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有一位同学不同意该观点,认为这和削弱无关,他认为削弱应和东北军的兵力损失相关,损兵折将地削弱,恰恰相反采取抵抗政策反而会削弱东北军的实力。而另一女生却反驳道:让东北军背黑锅,让张学良替蒋介石受过,这也是一种削弱,区别只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又一次形成交锋和争鸣,这正是教师在课堂中所希望看到的富有活力和生机的情景。说明学生是有潜力可挖的,适当提高要求就能形成一种积极探究的学习气氛,并形成一种榜样的力量,对全班同学都能起到一种带动作用。教师积极引导大家在课下继续探究,并从中引发更多的思考:如蒋介石为什么杀了杨虎城而不杀张学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命运为何不同?张学良的命运是个人的悲剧吗?这些小课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们课下进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资料、积极撰写小课题报告,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历史的风气。很多学生认为张学良虽然被关押了50多年,但并不是个人的悲剧,相反地张学良的英名永垂青史、是爱国的典范。他身陷囹圄,而宠辱不惊,豁达开朗地活到了103岁,成为享誉中外的世纪老人。其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同学。教师及时用这个难得的好素材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讨论你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对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及不如意表现出的悲观失望的态度加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勇敢面对逆境,学习张学良不坠青云之志。

   因此在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师生并不是简单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启发的关系。因此,师生相互学习、交流与相互感动,是历史教育中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时,不但要把自己也列入受教育者的行列中,成为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示范者,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人类神圣的精神殿堂。

 

参考书目:

皮连生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2, P226-227

朱汉国等主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

应俊峰著    《研究型课程》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1.4

靖国平    《体验性学习与新课程改革》教育科学研究  2004.2

冯迪  《搞好目标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过程》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2000.3

赵继永  蒋琴仙  《开发教学媒体 优化教学效果》 职教通讯1999.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