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大家评说诸葛亮(1)
大家评说诸葛亮(2)
大家评说诸葛亮(3)
大家评说诸葛亮(4)
大家评说诸葛亮(5)
大家评说诸葛亮(6)
大家评说诸葛亮(7)
大家评说诸葛亮(8)
大家评说诸葛亮(9)
大家评说诸葛亮(10)
最新热门    
 
诸葛众:《新文化运动》课堂教学质量分析

时间:2009-10-18 17:09:20  来源:诸葛众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

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

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

                                                             ――陶行知

"教学是一种艺术,而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探究和实验。教师作为一个艺术家也就意味着教师是研究者。"英国"人文课程研究"主要负责人斯登豪斯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每一个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成员。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目前情况下,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为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我们于今年四月至十一月开展了课堂质量分析。

一.操作过程:

1.目的设定:包括背景分析和技术选择

2.课前准备:包括多媒体、教案、摄像机、座位表

3.听课、录像:包括现场记录、全息录像

4.录像带分析:包括全息录像整理、录像信息技术处理

5.说课、评课

6.综合评价分析,完成分析报告

7.整改指导

二.背景分析

1.目的:通过本次课堂教学质量分析,首先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了解我校社会政治教学的现状得失,寻找改革方向;其次是为了掌握课堂质量分析技术,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最后,是为了形成开展课堂质量分析可供借鉴的案例。

2.样本:

学校类型

班额

教          师

性别

年龄

教龄

职称

学历

职务

水平

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中

初二

社会

新课

30

24

37

16

中教

一级

本科

全校中上

3.时间:2002年4月12日    上午第三节课,上课时间规定45分钟,实际用时46分钟。提前一周准备,属初二备课组研究课。

4.观察技术和研究方法选择:

(1)全息性课堂教学录像

(2)弗兰德语言互动分类表

回应

①接纳学生感觉  ②赞许学生行为③接受学生观念

中立

④问学生问题

自发

演讲  ⑥指示或命令  ⑦批评或辩护权威行为

学生讲

回应

⑧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按老师要求表述

自发

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提出问题

静止

中立

⑩静止或怀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    

(3)练习目标层次表

 

A  记忆

B  理解

C  应用

低级

①机械记忆

②分类

③简单应用

中级

④序列记忆

⑤推理

⑥综合应用

高级

⑦离散记忆

⑧问题解决

⑨创造应用

(4)语言互动分类频次统计表

(5)课堂时间分配表

(6)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

(7)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表

(8)教学程序表

5.教材、学生、教师、目标、方法与手段:

(1)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在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政治斗争的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展开了一场资产阶级文化和封建文化的一场大搏斗。其高潮就是新文化运动。教材一方面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基本内容和意义等内容,叙述了这场运动的前因后果,着重说明了四位代表人物的贡献;另一方面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以及其性质的变化,给“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埋下了伏笔。

(2)该班学生已接受一个多学年的“自主学习--导疑释疑--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训练。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第一学年的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对学习社会已有较浓厚的兴趣。班级稳定,想学、会学、好学的学生占很大比例。

(3)执教教师,1986年毕业于湖州师专政史科,2000年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高师自考政治教育本科。1986年至1993学年、1997学年、1998学年主要从事英语学科教育,共9年。1992至1997学年、1999学年至今主要执教政治、社会学科教育,共10年。立足农村初中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本堂课教学目标是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培养分析、理解和综合能力;认识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同时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导;体验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伟大民族精神。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变化。

(5)教学方法是边学边教--自主学习--导疑释疑-当堂训练,同时运用图表法、比较法等。

(6)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

三.观察结果诊断分析:

1.课堂结构分析

      课题:新文化运动兴起

表1:按课堂全息录像制作的教学程序表


 

教学环节、

时间

主要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板书

一.复习导入

   1分44秒

(共提4个问题,平均每个问题26秒)

二.展开教学

(一)第一环节  9分6秒

(共提19个问题,平均每个问题29秒)

自学思考66秒,共计10分12秒

 

 

 

 

 

 

 

 

(二)第二环节 16分18秒

(共提了6个问题,平均每个问题27秒)

自学思考125秒,共计18分23秒

1.复习辛亥革命的意义

    复习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复习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具有革命的不彻底性。

2.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电影片段《阿Q正传》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泛起尊孔复古逆流。

(4)回忆儒家学说创立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6)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7)回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

(2)口号

(3)堡垒、泰斗

(4)中心

(5)四员主将

课件显示:新文化运动

自学思考题:

1.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为什么?

2.北洋军阀时期泛起了一股什么逆流?为什么?

3.为什么尊孔复古泛滥之时会出现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1.兴起背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但未完成反封建革命任务,封建主义依旧在思想上、文化上牢牢束缚着人们。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三支力量迅速壮大。

自学思考题:

4.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口号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定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又改名为《新青年》?

5.为什么当时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黑暗?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堡垒代表人物分别是什么?

7.新文化运动还提出什么口号?其斗争矛头指向什么?

2.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A.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教学环节、

时间

主要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板书

 

 

 

 

 

(三)第三环节

10分24秒

(共提了4个问题,每个问题平均26秒)

自学思考109秒,共计12分13秒

 

 

 

 

 

 

 

 

 

 

 

 

三.小结

4分38秒

(共提了3个问题,平均每个问题21秒)

 

 

 

 

 

4.基本内容、意义、发展

(1)另一口号

(2)基本内容

(3)历史意义

(4)发展

 

 

 

 

 

 

 

 

 

 

 

 

 

 

 

 

  5.新文化运动

(1)本堂课我们学习内容

(2)代表人物

(3)填表

(4)基本内容

B.口号:民主(Democracy德先

    生)科学(Sicence赛先生)

C.主要阵地:《新青年》

D.堡垒:北京大学

E.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 

    大钊、鲁迅、胡适

8.这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这场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10.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时候,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大事?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变化?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四提倡   提倡科学,反对愚味

四反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同封建文化的一场搏斗;

(2)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

一.兴起背景

二.开始:

A.兴起标志        B.口号

C.主要阵地        D.堡垒

E.代表人物

三.基本内容

四.历史意义

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教学环节、

时间

主要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板书

 

 

 

 

 

 

 

 

 

 

 

 

 

 

 

 

 

 

 

 

 

 

 

 

 

 

 

五.全课总结    5秒

 

 

 

 

 

 

 

 

 

 

 

 

 

 

 

 

 

 

 

 

 

 

 

 

 

 

 

7.作业布置:作业本P40,复习18、19章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奏。

2.十月革命之后,陈独秀等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变成为具有初步__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由宣传__思想文化运动转变为学习和传播__的运动,成为中国__先导。

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内容:

材料解析题:

“西洋人因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攻击的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引自《新青年》

(1)“德赛先生”是什么意思?

(2)这本刊物是何人、何年在何地办的?

(3)作者心中的“黑暗”和“光明”世界分别指什么社会?“政府的压迫”、“社会攻击”又指什么势力?这表明该文作者当时斗争目标是什么?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请回答:

(1)上文出自哪篇小说?作者是谁?

(2)上文批判了什么?

 

2.课堂提问分析

表2:自学思考题设问技巧水平检核表

 

 

表3:其它课堂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表4: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表5:语言流动图、巡视路线图

 

 

A.优秀生 B.良好生 C.中等生 D.困难生

 

 师对生交流               生对师交流

 

 

结论1:从课堂结构上看,采用“自主学习--导疑释疑--当堂训练”模式,课堂结构完整,注重自学,学生自学时间4分50秒。并结合学生实际分三段展开,边学边导,注重推理,层层深化。这三段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兴起和基本内容及意义;发展。课堂容量充实。

结论2:边学边导,师生互动。学生自学时间5分钟,占10.73%。师生互动时间33分20秒,占71.5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没有生生互动,学生间思维碰撞十分有限,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

结论3:师生互动以问答方式展开,注重推理。这有利于课堂控制,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让极大部分同学学起来。但是将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认知水平的问题,虽易于驾驭课堂,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发挥。

教师提问推理性问题较多,占45.92%,但记忆性问题仍占31.16%,知识注重前后联系,并深挖教材,但是,极少创造性,更谈不上批判性。

学生齐答比例高,占81.6%,追求完成课堂任务,引发的探究幼芽不能茁壮成长。

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和称赞,频次占86.73%反馈比较理想,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问后基本做到有停顿,学生有足够时间学习与思考。

3.当堂训练分析

表6:当堂训练目标层次统计图

(1)当堂训练目标配置层次

 

结论4:课堂注重当堂训练,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层次分明。占时4分钟,占全课8.58%。用时不多,却起到巩固和拓展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适用能力。

练习水平是在理解水平基础上,突出了分析综合能力。特别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学生正确率经观察判断,在70%以上。教师能在学生回答错误情况下进行正确引导,结果是正确的。但是将创造水平降低为教师导疑条件下的推理水平,甚至是记忆水平。应用水平也只是基本达到综合运用水平,没有达到创造运用水平。缺少讨论,合作学习。

(2)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分析

表7: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分析表

课后一周测试结果看,学生大部分达到了学生目标和教育目标,学生记忆类习题得分高,其次是理解类习题,综合应用习题,正确率只有35.19%。

4.语言互动分析

结论5:师生互动占绝对优势,没有生生互动。

课内主要使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第④⑥类最多,其次是①②类,第③⑤⑦类几乎没有,这样可使学生以注意的状态,迅速作出及时的回应,即第⑧类,没有第⑨类,第⑩类也不多,行为较为宽松,但具有结构性,学生学习时间牢牢控制。

学生自主的教学方式总体不多,学生自学时间为4分50秒,占10.73%,缺少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几乎为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即第⑨类,不利于学生探索、创造、批判精神的培养。

根据观察,个别提问18人次,提问学生18人,占全班54人的33.33%,其中优秀生6人,中等生9人,困难生3人,提问面较广。

课堂语言流动方式,基本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话,以一对多居多,占81.63%,占时82.24%,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用时为零。

教师巡回5次,仅在前面,主要集中左侧,对学生个别观察、指导不够。

从课堂观察看,学生基本上处在集中注意状态,课堂秩序良好,基本做到让每位学生学起来。

表8:语言互动分类频次统计表

表9: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

四.反思和改进:

1.探寻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度。

以班级授课制度为基础的学校教育制度,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保证学生完成课程计划,又能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因此,作为现代教师必须研究和把握好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度。在1999年6月上海教科院举行的中美数学教育高级研讨会上,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博士和美国卡纳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舒尔曼博士共同认为,在中美两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如何寻找教师主导取向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学习的度,既应重基础,大面积提高质量,又能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对于传统教学,我们首先要批判其注重结论,忽视过程;注重推理性的集中思维,忽视创造性发散思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忽视实际生活;注重知识,忽视生命;注重师生互动,忽视多向互动等缺点。其次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的经验,如以旧引新,注重知识点间的关系;教师系统讲授教材内容,精心处理重点和难点;注重启发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互动;精心组织练习,注重课堂反馈校正等优点。

2.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师生都是整个的活生生的发展着、成长着的人。教师要站在人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教育生活质量;同时,又要对学生的动态生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主导把握每一个可能的素质。

课堂教学的形态应由静态的提供转向动态的展现,唤起学生的经验,唤起学生自学内驱力,使其享受学习,感受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搜集材料,探究学习的习惯。

将教材作为一个例子来处理,将学生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和开发,将结论作为一个问题来探究,突出过程,以万变的教学实际去要求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甚至还包括学生的各种学习器官的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思考、练习的时间,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动态生成结构。将教学思考的对象从认识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将教学的发展目标从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将教学资源从教材、课堂扩展到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将课堂传授知识由教科书知识转向教科书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整合。

历史是死的,却是动态生成堆积的;学生是活的,更是生态生成发展的。

社会学科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解放师生的时空,能大大增加课堂的容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把握课堂动态;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学值得提倡。

3.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终身学习的研究者。

首先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会探究学习,开展课题研究。既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拥有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师的课题研究首先要研究课堂教学案例,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分析,充分了解自己教育行为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向,不断提高教育行为的有效性。

其次要进行问题设计研究,如:如何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多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认识水平、情感水平学生的多元需要;如何改进提问方法;让学生与学生互动,充分暴露问题;如何聆听学生回答;如何进行追问等。

4.适当安排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教师要大胆处理教材这一教学资源,精心组织一两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学习。切忌患得患失,面面俱到。同时要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指导方法,汇报方式,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学习动机。

表10:本堂课透视出的课堂教学主要特点和得失

5.执教者对本堂课教学的反思。

(1)缺少合作学习。最后两个材料解析题和新文化运动背景可交学生小组学习。增强生生互动,从而全面把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时空。

(2)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理解力,机械识记环节可以不讲。

(3)教师要投入到时代背景中去,充满激情,以情激情。

(4)安排适当时间,允许学生质疑和提问。注意聆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境。

(5)由于目前课程内容太深,分数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升学压力,师生都不能放开手脚。但是作为教师要有超前意识,有准备地开展学习和研究,把握好现实和未来的度,教与学的度,做一名可持续发展的教师。

                                                                                                                                                    武原镇中社会教研组

评价分析教师:陆金华、胡国兴、叶惠平、姚雪芬

                            许爱芬、朱敏红、吴美莲、周建新

                            秦惠芳、盛伟芳、邹进蓉、黄  芸等

                                               执笔教师:胡国兴

                                               2002年12月3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