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由易中天品三国想到历史
易中天品三国想到历史教
都官文书中的“臧钱”与
从输出到输入:宋代海外
第6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
最新热门    
 
易中天品三国看历史教育

时间:2009-10-18 17:52:55  来源:柠檬茶
 

由易中天品三国热看

中学历史教育的缺少
 

柠檬茶


指为心动的博客


 
知道易中天,是因为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被他的品三国所吸引,后来便买来《易中天品三国》,置之床头,闲暇时便拿来细细地品读。关注易中天,是因为他为我们的历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他的迅速走红让我反思我们的历史教学,为什么人们喜欢易中天的品三国,而不喜欢我们的历史教学?对比易中天品三国,对比我们的历史教学,我认为我们的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历史教学缺失了问题意识。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一般是先提出问题,由问题来引发人们的好奇,然后易中天先生再来“品”,通过问题来加强与观众间的互动。如第十六集《得寸进尺》中,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赤壁之战后,曹操又进行了三次战争,即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三次战争时间都不超过一年。曹操甚至宁肯半途而废,也要返回邺城。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每次都匆匆忙忙地赶了回去,究竟要做什么?是什么事情他一直在牵挂着呢?这是易中天先生常用的方法,每一集的开头都这样引入,即先叙述相关的史事,创设一个矛盾的情景,再从史实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缺乏教师跟学生间的互动,或者设置的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把问题设置成了填空题的形式,把本来丰富多彩、给人以智慧的历史搞成了干巴巴的“木乃伊”,在有些学校,历史课成了“鸡肋”,什么人都可以教,兼职的、年老的、体弱多病的,使教历史成了“福利”,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历史教学,使历史教育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问题意识正在悄然流失。


二是历史教学缺失了个性解读,缺少“品”的意识。虽然我们也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不能“跳出教材看教材”,仍然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比如有的老师在讲解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时,往往只局限于课本,从一国两制和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人民的利益方面来讲解,这两个问题课本上明确的答案,教师再来讲解,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应该有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再从国际社会角度来“品”,国际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象美国、日本等国家,没有一个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这些国家的支持为我们维护国家统一扫除了外部障碍;二是从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方面来“品”,谁想分裂国家、破坏统一,谁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中国人历来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已任,这种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约束力;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的认同感,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同祖同根;四是应跟现实联系起来“品”,台湾同大陆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台湾经济的振兴对大陆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从房地产价格的攀升、大陆观光团对台湾旅游业的影响等方面来加以说明。老师如果能从以上方面来讲解,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拓展,相信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是缺失对历史故事的重新解读。易中天先生讲故事,往往是为了说明一个观点,教给人们一种为人处事之道,而我们许多历史教师往往是为故事而故事,讲故事就是为了增加点趣味,博得一点廉价的笑声。如有的教师在讲解司马光与《资冶通鉴》时,往往会补充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借以说明司马光聪明,聪明是不可复制的、是学不了的,仅仅知道司马光聪明是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聪明起来的。教师在讲解这个故事时可以换一种角度:从理清做事的方法入手来讲解,即救人的方法有两种:让人离开水,或让水离开人,我们一般想到的是让人离开水,即把人从缸中拉出来,而司马光急中生智,运用了让水离开人的办法——砸缸,让水流走,从而达到了救人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应回到问题的“原点”,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品”,让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为他们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老师也应该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我们现在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我们就可以考虑我们的备课存在哪些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环节?我们可以设置成这样一个检核表:(1)学生自已能学会的问题有哪些?(2)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3)讲解和点拨的问题是什么?哪种讲解和点拔方式更好?(4)需补充的史料是什么?(5)强化训练和检测的问题是什么?通过上面五个问题,来解决传统备课中忽视学生的现象。再如,学习孝文帝迁都时,通过课本中提供的迁都洛阳的故事,通过师生的“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互相退让、实现共赢。


四是缺失了必要的史料教学,历史教学要“论从史出”,易中天先生常常让史料说话,通过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使他的品三国很有历史的味道。而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没有告诉学生结论是怎样得出的,缺少说理性,没有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就象《西游记》中的算命先生袁守诚,只告诉渔夫“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钓”,而没有告诉渔夫为什么这样做“定获满载鱼虾而归”的原因。


总之,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让我们发现了我们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也要学会“品”,品悟历史教学的真谛、方法,使历史教学起到“使人明智”、鉴往知来、明得失的作用。最后让我们来“品”一下温家宝总理有关历史教学的一段话:“讲历史要联系现实,讲中国要联系世界。我们研究政策也是这么做的。历史警示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能失之交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太重要了,它可以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懂得爱自己的祖国。历史课是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传统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