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健康的学术争鸣:蒋碧勇
张鸣:大历史里的小细节
浙江人民版课例:周百鸣
最新热门    
 
周百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一道历史选择题说开去

时间:2009-10-18 17:53:54  来源:周百鸣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一道历史选择题说开去
                          周百鸣
http://blog.cersp.com/userlog/5980/archives/2007/451898.shtml

在2007年绍兴县第二次高考模拟试卷中,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

    1755年,伏尔泰读了卢梭的《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后致信卢梭:“先生,我收到了您的反人类的新著,……读您的大作让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伏尔泰可能针对卢梭作品中的

A.契约国家思想   B.自由主义思想   C .浪漫主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结果,惹得许多老师很不满意,一则认为是超纲,二则认为是学生得分偏低。这种情况立即使我想起笔者在2003年绍兴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中的命制的类似一道选择题:

    相对于英美诸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过程更为波澜壮阔,这是因为法国

①地处欧洲大陆,受君主国包围    ②启蒙思想深入,浪漫主义成为主流 

③工业革命发展,社会结构剧变    ④无产阶级壮大,开始争取政治权利

A.①②   B.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这道选择题也同样是学生得分偏低,教师认为知识超纲。4年过去了,这不得不让我感叹道,历史课堂教学革新之难难于上青天。实际上笔者命这道题有深刻的意图,是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一:旨在促进师生真正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最主要的历史学科特点,信息处理能力是最主要的历史学科能力。考试是促进师生真正把握这一历史学科特点与能力的重要途径。考核这一学科特点的题目,以材料题为主要呈现形式,但在目前的中学考试中,这一题型有着严重的缺陷:一是分值不大,回答其中一个小问题要写一段话,却只有3分左右的分数,但是一个选择题就有4分;二是区分度不大,由于目前改卷讲抓时间赶进度、踩点得分抓分数,答得好的难得高分,答得差的难得低分,甚至导致答得差的未必会比答得好的得分低的怪现象。因此,材料题这两个致命的缺陷使得广大师生没有能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那么也就根本上不可能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把握历史学科特点。要改变这种情况的方式之一,就是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因为选择题不但分值可观(一题4分,2题就是8分),而且区分度大(对错之间就相差4分),特别易引起师生的重视,且因其偶然性较强而会引起更大的反响。为什么这个题目的得分率较低,这主要就是长期以来答材料题不看材料所导致的后果,教师的不满,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的考查意图已经达到了一半,即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其二:旨在促使师生真正地用教材教、用教材学

    许多老师认为本道题目超纲,学生在这个题目中得分率偏低,其中重要原因是教师不能用教材教,学生只是背背知识点,广大师生都成为了教科书的奴隶。实际上,在法国启蒙思想这一脉络中,卢梭不但和伏尔泰等人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契约国家思想,更重要的是他同时是浪漫主义始祖。整个法国大革命,伏尔泰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式民主观念和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式人民主权观念并列起着作用,而且卢梭的浪漫主义越来越起着主要作用。对于政治现代化开端的法国大革命,我们不能不对其观念史进行考察,这都需要用教材教,用教材学才可能达到。而目前的青年教师,由于在中学时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由于当前大学教育的“英语化”和“娱乐化”倾向,不但历史知识相当贫乏,而且对历史缺乏兴趣。而老教师,则长期受制于阶级斗争史观和信息的封锁,面临着历史观的更新和历史知识的大面积替换问题。再加上教育行政化背景,许多教师认为本次课程改革无非是“换了一本教材”、“增删了一些知识点”,教学方式不能得到根本上改变,许多教师还达不到用教材教的层次。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许多学生的消极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也难以得到改变。一道好的题目,特别是一道好的高考题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因为它触及到学生的分数,也就触及了师生的痛处。

 

 

    其三:旨在促使师生真正注意主流价值观的构建

    细究起来,实际上这个题目涉及到了文明史观的本质。现在,许多明显涉及到文明史观本质的题目,往往就是学生得分偏低,教师也难以理解。

    如2007年绍兴市一模卷第18题: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中共八大提出党的总任务是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看,这实际上是要实现

A.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B.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D.从农民党向工人党的转变

如2007年绍兴县二模卷第22题: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will never die.”林肯1863年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中说:“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不会消失。”这表明美国崛起中的核心牵引力是解决

A.统一与独立问题                B.计划与市场问题 

C.自由与民主问题                D.分权与制衡问题

    这样两道题目得分率也不高,也同样引起老师的非议,这不得不令人思考,广大师生对文明史观倒底有多少的认识?按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的角度看,其基本线索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向度:一是纵向的发展,由农业文明而工业文明。二是横向的发展,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此种史观不但否定了五种社会形态相更替的“真理”,也修正了易于“西方中心论”的现代化史观,其更具包容性,更具科学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构建主流价值观,教师就必须运用“文明史观”统率历史知识,整合历史教材,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

    一道好题,特别是一道好的高考题是教改的“宪法”,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努力领会题目的意图,对症下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