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05年山东课改实验区中考
山东省实验中学文化史测
广东省教研室历史必修3
广东省2006届高三五校联
2006年高考试题山东卷文
山东2007年课改高考文综
山东淄博07年度高三历史
07年山东青岛高三历史模
山东济南市高三历史统一
山东济南高三年级历史统
最新热门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时间:2009-10-18 17:56:41  来源:佚名
 

山东济宁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A. 高僧玄奘     B.鉴真和尚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2、 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3、 右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4、 根据第①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②组添一个词,使两组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    )——康乾盛世
A.乾隆帝   B.顺治帝   C.唐太宗   D.隋文帝
5、 右图反映了当时我国面临的形势,“当时”是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9世纪四五十年代    D.20世纪末
6、 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C.中共三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建立
7、 与右图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D.南京解放
8、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七十四师  ②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③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④刘邓大军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9、 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产生的三位伟人是
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
C.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D.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
10、右图反映的重要工业成就完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祥于①尼罗河流域 ②幼发拉底河流域 ③底格里斯河流域  ④印度河流域  ⑤亚马孙河流域 ⑥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界人才辈出,被誉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是①但丁 ②达芬奇  ③米开朗琪罗  ④莎士比亚 ⑤哥白尼 ⑥拉斐尔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13、右图反映的是
A.史蒂芬孙和他的火车机车B.瓦特和他制成的蒸气机
C. 瓦特和他发明的水力织布机D.富尔顿和他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14、 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的义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内径》  C.《脉经》  D.《本草纲目》
15、 如果你要研究秦汉碑刻和汉画像石,选择最经济最方便且观看资料最多的正确去处是
A.西安   B.洛阳   C.济宁   D.咸阳
16、 右图是刘伯承、邓小平于1947年6月打响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第一战时的留影,这次战役是
A.鲁西南战役  B.巨金鱼战役 C.豫皖边战役  D.巨野战役

 
     第Ⅱ卷(非选择题  34分)
二、填空题:(8分)
17、 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的图示表现了清朝的疆域,请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地名。


18、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秘密召开了“八七”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          兴起的转折点;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9年3月,在河北省今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国共产党召开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9、 元朝时,      奉命率万余军民开凿了从济宁至东平的一段运河,这段运河被称为        .

          
三、阅读分析填表题(5分)
20、 阅读下列史料,然后将相关史实的序号填在题后相应的朝代表格中,每个填表选项的序号只能填写一次。
①废除了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②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③郑和前后航海七次,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④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⑤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⑥我国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⑦如右图反映的战争形势。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四、列举题(4分)
21、 列举世界古代史上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名称(四个即可)

 
五、解析材料题(17分)
22、 史料诊所:(本题中,划线部分的内容不可改动,请你标出错误内容并改正,3分)
     1776年7月4日,大陆议会发表了《人权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军民在大陆军总司令克伦威尔率领下,坚强不屈,英勇作战。1777年,在萨多瓦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23、 阅读下列的材料:(7分)
材料一:即右边的材料。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阅读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1分)
②材料二是什么政党的政治纲领?今年是该党成立多少周年?(2分)
③材料三反映的革命纲领制定于哪一年?(1分)
④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反映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索历程。由此,请你结合史实说说中国革命的重任最终落在了谁的肩上?(1分)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
材料二:新华社东京(2005年)5月28日电 日本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正宏26日在执政的自民党国会议院会议上发表谬论,妄称“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任意以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进行单方面审判的”,公然否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结果,为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
阅读后,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回答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1分)


②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为什么能够最终取得胜利?(3分)


③材料一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


④请你联系材料二,简单谈谈中日两国人民应如何珍惜现在的友好关系,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1分)

 

参考答案
一、
BCDABABCADDCBCCA
二、17、(东南至)台湾、(南包)南海诸岛
18、土地革命、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马之贞、济宁河(或济宁运河)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②      ⑤    ⑥   ③  ⑦
三、20、

四、21、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答出其中四个即可,4分)
五、22.《人权宣言》改为《独立宣言》;克伦威尔改为华盛顿;萨多瓦改为撒拉托加(一个1分)
23、①《天朝田亩制度》(1分) ②中国同盟会(或同盟会)、100 (2分) ③1922 (1分)④中国共产党(1分)(该问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下面中心内容的意思即可,2分)实践证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无法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的重任也就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24、①60(1分)  ②(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下面几层意思之中的三层即可,3分;或符合题意要求的其他观点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和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敌人的牵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支援等等。 ③(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下面几层意思之中的两层即可,2分;或符合题意要求的其他观点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日军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军的侵华历史和罪行铁证如山;战争锻炼了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发展;战则两伤,和则两利;等等。④(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下面几层意思之中的一层或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且言之有理即可,1分)中日两国人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友好的环境,努力维护和平大局,坚决同日本极右势力美化侵华历史、否认侵华罪行的行为作斗争。保持和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等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