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
同学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我们走进了中国的近代。这是一段由沉沦走向光明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我们的先贤们舍身赴国难,为民族的解放与振兴不曲不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领悟创业之艰难吧!
一、精挑细选:(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其字母代号填入下表,每题2分,共44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是世界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了,它为什么还要侵略我们中国呢?
A、中国人好欺负 B、因为道光帝下令禁烟
C、因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英语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2.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南京 B、广州 C、虎门 D、天津
3.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C、民族矛盾代替了阶级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发生变化
4.
右边是我区东风中学的长江同学创作的一幅
漫画,它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抗击洋枪队
D 、阿古柏侵占新疆
5. 在19世纪50、60年代有这样一首民歌: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
凶恶怕弓打,洋人怕是的红头军”,这里“红
头军”你知道指是什么军队吗?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曾国藩的湘军 D、入侵的英国军
6.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的是带兵收复新疆的哪一位将领?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林则徐 D、琦善
7. 同学们,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可是在近代史上,台湾曾一度被日本占领,台湾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给日本的?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爱珲条约》
8.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一位我们番禺籍的爱国将领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是番禺人的骄傲,你知道这位爱国将领的名字吗?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邓世昌 D、林永升
9. 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提出:“下诏豉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得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四项建议。你认为最根本的是哪一条?
A、 下诏鼓天下之所(皇帝下诏书鼓舞人民的斗志)
B、 迁都定天下之本(迁都南京稳定局势)
C、 练兵得天下之势(加强军队的建设,抵御外敌)
D、
变法成天下之治(改革现行的统治政策)
10. 右图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这一事件是:
A、组织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组织保国会 D、颁布《定国是诏》
11. 同盟会成立后,创办了哪一刊物作为机关刊物?
A、《时务报》 B、《苏报》 C、《民报》 D、《浙江潮》
12. 标志着辛亥革命爆发的事件是:
A、 武昌起义 B、同盟会成立
C、 中华民国成立 D、兴中会成立
13.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但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谁窃取了?
A、黄兴 B、康有为 C、光绪帝 D、袁世凯
14. 《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明确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你知道《青年杂志》是谁创办的吗?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5. 鲁迅号召人们推翻“黑漆漆”的“吃人”旧社会。这点反映了鲁迅的什么要求?
A、反对迷信 B、反对王权 C、反旧文学 D、反对封建道德
16. 五四运动是我国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下列哪些口号是五四期间学生们发出的呼喊?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
从右图的情景与文字中,你能否判断这是哪一
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
A、 北伐战争
B、镇压义和团
C、南京大屠杀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8.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你知道这是
哪一事件发生的日子吗?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长征胜利
19. 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到了1930年已经形成燎原之势,但1934年红军却离开革命根据地转战大江南北,这是为什么?
A、国民党势力越来越强大 B、蒋介石围剿红军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红军要攻占城市
20. 抗战爆发以来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卢沟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1. 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一举动被民主人士称为“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说明了:
A、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敬佩。
B、国民党要求谈判得到各党派的支持。
C、这一举动符合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代表了全民族利益。
D、共产党当时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国民党对抗。
22.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发起各种救国行动。其中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放弃官禄,回乡办企业的清末状元是:
A、孙中山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