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道县鬼崽岭石像身世之谜…
道县鬼崽岭石像身世之谜…
道县鬼崽岭石像身世之谜…
最新热门    
 
道县鬼崽岭石像身世之谜 当地人传言是阴兵(2)

时间:2010-9-2 10:46:58  来源:不详

“最早一批石像雕琢成形后,形成太湖石状,地质学上认为最少需要一万年”

鬼崽岭位于道县、江华、江永交界之地,离它最近的镇是江永县上江圩,这里是萌诸岭、九疑山、都庞岭三座大山所夹小盆地,在我们驱车经过处,多见石灰岩峰丛、石芽。

石像95%是用石灰岩所刻,各个时期皆大量使用,灰白色,纹理丰富。夹杂其中,偶也可见暗红色的石像,那是红砂岩,“含铁”,而大理石、花岗岩材质的,稀少。

这些石像有文官,头戴高冠,手持朝笏,宽衣大袖;有武官,披甲胄、执剑、骑马或骑象;有普通士兵,执剑或手握大刀,表情严肃,半蹲正在休憩,好像随时准备出征;甚至有孕妇,形体高大,隆腹,双手抱腹,头束巾。

还有更多,看不出细节与故事。可见最大的一尊,有着明显的雕琢痕迹,“是唐宋时代的,你看,还戴着护心镜呢”。这一时期的石像,普遍身形比较高大,比较“写实”,人们根据其甲胄服饰形制,来判断时代。道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杨雄心指点着这些面目模糊者,是“汉代石刻典型的扁平人像,眼耳都用阴线浅刻一个符号表示,运用石头本身的质感与团块,线条只略起修饰作用”。这些不讲究逼真而只注意动作力度的石像,分明能在粗线条里传达力量。而与其他汉代石刻的区别是,这些石像的头相当尖。有一排断头摆在石碑下,宛如一排大鸡蛋。

最古老的石像,能追溯到何年?

道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忠勇说,史地资料相当有限,只能通过造型特点、雕工刻法、风化程度、出土地层等分析,鬼崽岭的石像群大致分三个成型期,“史前期(距今5000年前),秦汉时期(距今5000年至2000年),唐宋元时期”。

曾多次来此研究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则大胆预测,“我觉得起码有一万年”,他所根据的是石像石质硬度的测试以及它们被风化的程度,“最早一批石像雕琢成形后,已形成太湖石状(石灰岩长期溶蚀后,形成曲折圆润之状),地质学上认为这最少需要一万年”。

湖湘地理地质顾问童潜明认为,石灰岩的年龄可以确定,但要搞清楚石像的年龄,还要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工具雕刻而成的。

在保护开始前,鬼崽岭的村民可自由进出,孩子们也随便拿一个“鬼崽崽”在手里玩耍。如今,这里已围上牢固的铁丝网。

鬼崽岭石像发现时间轴

1903年(清光绪29年)当地贡生徐咏、陈振生撰碑叙述鬼崽岭石像,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文字记载。

1954年道县文物工作者首次发现鬼崽岭石像。

1984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道县文物管理所初步考察认为,鬼崽岭是战国时期的民间祭祀场所,被冠名为“战国社坛”。

2002年北京社科院原院长高起祥考察后认为,这里是人类原始祭祀遗址。

2002年3月道县人民政府将鬼崽岭祭祀遗址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记者周承儒制作的9集《道县“鬼崽岭”古文化探秘系列报道》。

200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实地考察,嘱咐当地好好保护。省文物局拨专款保护该遗址,在核心保护区拉起铁丝网,请专人看护。

2006年-2007年道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回收流散石像近500尊。

2008年道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保护迎圣祠并收集大量碑刻。

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文物工作者采用现代设备复查、记录、测绘该遗址。

2010年5月申报该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湘赣粤桂考古高峰论坛”在永州召开期间,道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忠勇的汇报引起注意,腾讯当日在首页推出消息,称其“规模比兵马俑更大”,引发第二波鬼崽岭热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