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通讯:提灯游街渐行渐远…
2009,记住这些渐行渐远…
最新热门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时间:2010-9-28 11:16:25  来源:不详
寿堂、松古堂、松华斋、淳菁阁、懿文斋等。笺纸图画的内容分为山水、花鸟、人物、草虫,等等,使得笺纸达到了精美绝伦的程度,赢得了名画、名店、名刻、名印四绝的赞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文具的传人,自来水笔的逐渐普及,人们大多用自来水笔书写,更多采用机制粉连纸,笺纸逐渐出现了衰落的趋势。为了拯救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鲁迅与郑振铎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抢救工作。鲁迅在1933年2月5日给郑振铎的信中说:“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留黎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做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尤(对于各派)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采色亦须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鲁迅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66—367页)。鲁迅的这一倡议得到了同样喜爱中国传统版画艺术的郑振铎的积极响应。于是,郑振铎利用在北平地域上的优势,广泛搜集笺纸样张,然后寄往上海由鲁迅挑选、审定,最终完成了《北平笺谱》这部著作,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这一传统的艺术资料,堪称“中国木刻史上断代之惟一丰碑”。也多亏了鲁迅和郑振铎的超前眼光和不懈努力,否则。我们将很难见到民国年间笺纸的全貌。
    随着毛笔渐渐退出文人的书斋,笺纸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用较好的胶版纸印制的横格信笺的右下角往往有花鸟图案,这是笺纸的馀脉。近年来,电话、电脑日益普及,人们的联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无论是写信还是收信,都已经成为一种颇为奢侈的事情,笺纸逐渐在人们的事业中消失,许多年轻人已不知笺纸为何物,笺纸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古董拍卖的舞台,幸耶?不幸耶?谁能作答? 
    旧的笺纸越来越难以得到,新的笺纸即使还在制作,其色彩的自然淳朴、刻制的精到细腻和印刷的完善考究,也和以前的笺纸不可同日而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在北京荣宝斋还可以买到印制精美的吴待秋绘制的梅花笺和张大干绘制的山水笺,而今。这样的笺纸再也见不到了。即使还有新品出售,也大多是“纸劣工粗,墨浮色涩”,“版片错乱,草率尤甚”,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这当然与市场需求的减少和人们的浮躁心态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也与传统文化的式微密切相连。我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看似渺小实则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笺纸给予应有的重视呢?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