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试析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是一首爱情诗吗…
最新热门    
 
《锦瑟》被视诗中之谜 有梦中无意识的特征

时间:2010-10-6 11:36:54  来源:不详
么会有月明珠泪与玉暖呢?而珠泪与玉烟都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也是一种变形方式,象征着生离死别。这种物化状态的描绘正是意识流的特征。在世界文学史上,《锦瑟》这种意识流式描写,其实并不是绝无仅有,我们可以举出两部西方文学的名著与之相比较,一是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墙上的斑点》,从墙上的一个斑点联想到众多事物,人生百态,与本诗从锦瑟之“丝”(生死)而及于古往今来的往事,其关注的中心是这个词,当然,由于中国诗是用意象表达的,所以这种意象也就是一种语词结构。但正如美国诗人庞德所指出:这种意象的特点在于它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这种表现是事物自身的呈现。如晓梦、杜鹃、珠泪、玉烟之类,由这种具体的意象而产生隐喻、联想,乃至浮想联翩,不能自已。
  另一个是法国普鲁斯特的长篇《追忆逝水年华》,从贡德莱镇一次早饭时的一块小点心引发出四十年生活的回忆。总之,无论是墙上的斑点,还是早饭时的小点心,都是一种意象,这种物象感动人,产生感触。这就是《锦瑟》的秘密所在,与此同理,西方的意识流小说也就是一种“无韵之《锦瑟》,西方之义山”。
  以上仅是笔者臆会,无意于自立新说,目的在于从现代文艺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锦瑟》,却又不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规范,寻找更为合理的阐释方式。意识流文学是一种创新,但是意识流的存在却是自古已有,因此,并非只有西方现代小说家可以有意识流的创造,中国古代诗人亦可以有意识流的作品。当然这种批评方法本身并不属于意识流,我们只是借用其名而已。
  元好问早就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其实是历代笺注不断,无一家能独领风骚。如果从后阐释学的角度看,郑笺这样的权威是不可能出现的。如果真是如此,岂非更有利于解释的可持续性吗?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方汉文)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