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50年代生活印记(4):…
50年代生活记忆(3):…
50年代生活记忆(2):…
考古人员在唐代墓葬中发…
中国最南端古城发现50米…
北京举行系列活动纪念圆…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201…
圆明园否认将邀英法政要…
庞朴教授和国际儒联获2…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
最新热门    
 
50年代生活记忆(1):人们出行的方式

时间:2010-10-16 12:03:58  来源:不详

交通基本靠走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这则幽默小文的第一句,也是50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交通工具的真实写照。

50年代的农村,不但绝大多数人没有乘过公共汽车,就是自行车,也只有极少数有职工的家庭才有。北京市农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数,1956年为13辆,1957年为16辆。人们的出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牲畜等,用独轮车(木轮)、大车、地排车(死胎)运输。当时交通工具基本上没有,闲暇时走亲访友,就只有靠两条腿用步子量着走了。

在城市,公共汽车虽然不断增加,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依靠公共汽车出行。这样,自行车就成为机动车之外的主要城市交通工具。 到1958年,北京共有有轨电车九路,每一路都有不同颜色的车牌:

环路(白牌):平安里出发,回到平安里;

1路(红牌):西直门到永定门;

2路(黄牌):东直门到永定门;

3路(蓝牌):西直门到东单;

4路(浅蓝牌):西直门到东直门;

6路(粉红牌):虎坊桥到三里河(临时线);

7路(灰牌):崇文门到永定门;

8路(绿牌):西直门到体育馆。

1958年以前,上海的有轨电车有八路,无轨电车有十路,公共汽车共有四十九路。

有意味的是,北京的有轨电车没有“5路”,而上海的有轨电车没有“4路”,是1、2、3、5、6、7、8、12路。

1955年,上海公共汽车票价分为5分、1角、1角5分和2角四档;无轨电车票价分为4分、7分、1角、1角3分四档;有轨电车票价分为3分、6分、9分、1角2分四档。

1958年7月,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简称市公交公司)成立,公司电车修造厂试制红旗牌大客车和第一辆铰接式大客车(无轨电车),在北京、上海展出。

1956年5月11日,上海《青年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讲了一件事:4月一团支部在上海西郊公园举行一次主题会,支部书记通知大家:明天集体乘公共汽车去。当时有很多人提出意见说:“我们有脚踏车,可以直接去,在公园门口等你们。”可是支部书记强调说:“我们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一定要集体乘公共汽车去,骑脚踏车去就是没有集体主义精神。”

写这封信的上海市眉州路底西方子桥王仕成,怎么也想不通: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