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丝的旅行(四)(2)
丝的旅行(四)(1)
丝的旅行(三)(2)
丝的旅行(三)(1)
丝的旅行(二)(2)
丝的旅行(二)(1)
丝的旅行(一)(1)
浅议休闲体育形态下的旅…
人类实现“时间旅行”伟…
老照片:寻访被毛泽东喻…
最新热门    
 
丝的旅行(一)(2)

时间:2010-10-17 12:33:54  来源:不详
刘持平介绍:相比较丝绸相比较麻、相比较皮,尤其在夏季,它的优点非常明显,这就说明三星村人崇拜蚕,一定是这个蚕对当时人们生活包括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我给了它一个词;三星村人他是蚕神族,把蚕当作神来进行崇拜的一个氏族。

今天三星村的考古发掘仍在继续,有许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考古专家的逐步解开,在这里出土的两个石钺是三星村目前发掘出的仅有的两个,三星村人是否真是蚕神族的定论,或许只能期待更进一步的考古发现,然而,中国原始先民们这种对于蚕神的崇拜与敬畏,在中国民间散落着不少的线索。

在一段来自河南民间的大鼓词中,讲述了神仙嫘祖的故事。嫘祖是中国北方一带所侍奉的蚕神娘娘,相传她是黄帝的正妃,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养蚕抽丝技巧并将其传授于民的人。嫘祖在中国一些地区拥有极高地位,被称为先蚕娘娘,今天一些乡村仍在举行的各类蚕俗蚕祭,多半也是在纪念她。

共祭中华之母嫘祖陵前布告曰:中华泱泱 文明煌煌

河南西平,是传说中嫘祖的故居,据说从黄帝时代,这里便开始植桑养蚕,缫丝织布一度极为繁盛,延续至今,几乎是家家户户养蚕织布,大户人家有桑园,小户人家有几棵桑;所以西平一直流传一句话,家有十棵桑,穿衣不大慌,每年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蚕祭仪式,纪念先蚕娘娘的同时为自家的蚕宝宝祈福。现在的西平蚕祭,已经成为当地最重大的节日,人们在节日里赶场交易。酬神的大戏也成为老少同乐的舞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西平在养蚕、缫丝、织布等生产方面还保留着原始的习俗。

西平养蚕都靠女子养蚕,男子不养蚕的,他们采桑叶,蚕室男的连进都不能进,而且一到开春以后,年青女子就把这个棉裤腰掏空,用桑皮纸把上面那个蚕种,西平的土法叫蚕籽、叫蚕面子,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蚕卵,一折叠然后用布,包住,就放在裤腰里,有的就自己贴在胸前,靠体温,一般大概十几天、二十几天,靠体温把蚕孵化出来。

和西平这些原始的养蚕缫丝技术一起流传的,还有中国人对于蚕神的敬畏与感激之情,类似这样的祭祀仪式,伴随着蚕桑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延续千年。

商周开始,祭祀蚕神便十分隆重,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已经用牛、羊,甚至于人来祭祀。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设有祭祀桑蚕的专门机构与特定仪式,皇帝与皇后都是亲自登场,皇帝亲耕,皇后亲桑,为黎民苍生做出表率,这些祭典也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劝民勤农的重要方式之一。南宋以来,各朝的帝王都会以皇室的名义摹绘或修订《耕织图》,以示对农桑的重视。这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是清代的《雍正像耕织图册》,这是当时尚未登上皇位的雍亲王胤禛命宫廷画家绘制的。

在这一幅幅浴蚕、采桑、采茧和练丝、染色、剪帛、裁衣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农耕年代的男耕女织全过程,拼贴出一幅幅牛郎织女的美妙田园景象。颇为耐人寻味的是,《雍正像耕织图册》里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都被画成雍亲王和他的福晋们的容貌,他们一家人男人在田间勤劳耕耘,女子在家养蚕织布,男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