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丝的旅行(四)(2)
丝的旅行(三)(2)
丝的旅行(三)(1)
丝的旅行(二)(2)
丝的旅行(二)(1)
丝的旅行(一)(2)
丝的旅行(一)(1)
浅议休闲体育形态下的旅…
人类实现“时间旅行”伟…
老照片:寻访被毛泽东喻…
最新热门    
 
丝的旅行(四)(1)

时间:2010-10-17 12:33:56  来源:不详

在江苏镇江的一个蚕种试验室内,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他们在这里进行蚕种的培育与研究,来自日本的宫下民雄便是其中一位,他是日本著名的家蚕育种专家,曾获日本最高天皇皇后奖,今天日本所用的蚕种80%出自他的研究和培育。

从古老的蚕丝,灿烂的锦绣,到今天的蚕种试验室,蚕与丝历经六千年的积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飞梭纺纶,丝绸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而被打上了科技的烙印;它正在被开发出更多新的用途,应用于更加宽广的领域。

这是一条21世纪的丝绸之路,路的起点,仍旧是在中国。

2008年5月的一天,上海胸科医院的外科手术室内正在进行一场心血管手术,病人因患动脉瘤病症而生命垂危,医生们将切除掉病人坏死的血管,为他更换新型的人造血管,只有这样的治疗方法,才能拯救患者的生命。

到这场手术为止,医学界对于人造血管的研究已经长达半个世纪,人造血管的材料也由塑料、尼龙、蚕丝逐渐演变成了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涤纶长丝。

今天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的人造血管,有着与人体血管一样的韧性与弹性,和人体血管差别已经不大,但是在三十年前,如何将涤纶长丝编织成适合人体的血管,却是摆在专家面前的一大难题。

硬的材料没有膨胀性,而人体的动脉是有伸缩和舒张的时候,它的直径是有变化的,如果是用涤纶的材料来做,它随着血管的收缩,心脏舒张情况下,在直径上是有少量的变化,更符合更接近于身体。

1975年进行人造血管研究时,除了当时主持的医生,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她叫钱小萍——她并不是医生,而是当年苏州丝绸博物馆的馆长,享誉业界的宋锦艺术家。

1974年,上海胸科医院的专家找到了钱小萍,希望借助这位丝绸艺术家灵巧的双手与几十年的织造经验,用编织的方法来制造人造血管,钱小萍接下了这个艰巨而且陌生的任务。

无数次的失败之后,钱小萍终于采用最传统的针织技术编织出我国的第一支人造血管。这种用丝织工艺织就的人造血管,在临床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它的膨胀与伸缩能力基本符合人体血液循环的节律,并且具有相当的韧性与弹性。直到今天,人造血管的编织仍旧在沿用当年钱小萍试验时的丝织方法。

由传统纺织技艺织就的生命血管,在越来越多的心血管患者身上得到运用,同样的编织技术,也开始用于其他人造器官的研究中。

2006年,江苏苏豪国际集团与苏州大学有关专家合作,研制开发出了一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