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丝的旅行(四)(2)
丝的旅行(四)(1)
丝的旅行(三)(2)
丝的旅行(二)(2)
丝的旅行(二)(1)
丝的旅行(一)(2)
丝的旅行(一)(1)
浅议休闲体育形态下的旅…
人类实现“时间旅行”伟…
老照片:寻访被毛泽东喻…
最新热门    
 
丝的旅行(三)(1)

时间:2010-10-17 12:33:55  来源:不详
好为细蚕丝重新制造了一台特殊的织机,并且对织工提出严格的要求。

每天织工一来,都要先打水洗手,把手泡软以后,用指甲刀仔细地修剪,去除手上的老茧和倒刺,以防止勾起丝线。然后打一盆水,把屋里都洒一层水,特别是机台上要打湿,撑紧织幅,增加丝线的强度。

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复制的过程竟然长达20年,在经历了植桑、养蚕、缫丝、织布一道道复杂工序之后,一件全新的素纱褝衣出现在人们面前,无论从款式还是织造工艺来看,似乎都与原件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它最让人关注的重量,仍旧是一个遗憾——49.5克,比西汉时的重0.5克。

20年的时间没有跨越0.5克的距离,2000年的精髓浓宿在0.5克,自汉代开始,中国的丝绸织造就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这个高度让今天的我们都望尘莫及。

马王堆丝绸出土15年后,在陕西省宝鸡市的法门寺,又有了一次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1987年4月3日,考古人员在法门寺地宫内,找到了一批埋藏了一千年的宝藏,无数闻所未闻的唐朝文物从这里出土,其中光唐代的丝织品就多达七百多件。

据记载,地宫内一个腐朽的白藤箱里堆积的丝绸就达到780层,有23厘米厚,代表了晚唐时期中国丝织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为了让这些封存起来的丝绸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1999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和德国丝绸专家合作,试图对法门寺地宫出土丝绸文物进行揭展保护,但是由于法门寺唐代丝绸封存时间长、数量大、丝绸包块干湿度变化大等原因,揭展起来难度很大,直到今天,也只顺利揭展了其中的少数几件织物。

但是仅仅从这些揭展的衣物中就可以看出,唐代丝织工艺的发展程度,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捻金线”的织造工艺。

捻金线就是把金锤打成金泊,然后裁成条,有的是里面加点锌,拿手把它搓成的一个细线,然后再把它盘成一些图案,然后把它绣在丝织品的表面,这就叫簇金绣。

在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绫纹织金锦中,捻金线平均直径0.1毫米,最细处仅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每米金丝线上绕金箔3000捻回,为古今丝织中一绝。

“捻金线”的发明为唐代的丝织业开启了一个灿烂的新时代,并对后来的丝绸工艺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后来南京云锦中的织金工艺,更是将捻金线的技艺传承至登峰造极。

南京云锦,是江南地区的一种织锦,因为色彩绚烂如同天上的云霞一样而得名,距今已有700年历史;它在明清年间进入皇家,成为宫廷的御用之物,从此平民百姓不得染指,身份高贵可想而知。

明清时,朝廷在江南设立了三大织造府:江南织造、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为皇宫内织造丝绸衣物,三大织造府各司其职,从这张收藏于中国丝绸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