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中国文物局与四川省签约…
海贸遗珍文物新疆展出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不支…
北京元明清三代梵文物质…
北京元明清三代梵文物质…
北京元明清三代梵文物质…
中国濒危文物红色目录正…
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中国…
重庆现西汉古墓群 出土…
最新热门    
 
获取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质有多难

时间:2010-11-19 11:13:25  来源:不详
企业达21家,有6家公司超过10亿元。更为人们所广知的是单件成交价超亿元的拍品多次出现,文物拍卖开始进入“亿元时代”。


     在此背景下,加强企业规范与专业人才培养也就更显突出。近年来,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是:既然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文物鉴定的必要素质并通过资格考试和认定,那么拍卖企业到底该不该“不保真”?对此,记者在考试现场采访了正在巡考的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社会文物处处长谭平。谭平说,“不保真”涉及法律法规完善、技术标准建立、鉴定准入制度设立、政府监管资源投入、行业自律建设等方方面面,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考试旨在考核选拔一批符合文物拍卖企业设立和晋级的专业人才,提高文物拍卖经营队伍的法律意识和鉴定水平,从而规范和促进文物拍卖企业的健康发展。谭平认为,从文物拍卖企业社会责任和拍卖市场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文物拍卖企业应该反思滥用“不保真”免责条款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不保真”仅应是体现文物拍卖机构的谨慎态度和善意措施,不是主观上追逐暴利的工具,也不是规避责任的借口。“不保真”是包括文物拍卖在内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初级发展阶段的产物,有其行业发育路径的依赖性和现实性,由于“不保真”不仅仅是专业鉴定水平和能力的考量,更是纠结投机冲动的现实利益博弈,其对行业长远发展的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解决“不保真”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开展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质考试只是完善文物拍卖市场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的确,对于中国繁荣的文物拍卖市场来说,除了在资金数额上的不断攀升外,严格的企业审核制度、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性追求才是取信消费者、融入国际文化市场的关键基础。而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考试带来的也不应仅仅只是一纸证书。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