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结构一般分为两部分,称为上、下阙,也叫上、下片。一曲终了,所以就是一阙,再唱一遍又是一阙。词也有仅一阙的,它被称为“小令”,三阙以上的就是“慢词”。
隋,始说到词,我们会想到李白的两首词——《菩萨蛮》和《忆秦娥》。我们看《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但有学者考证,李白的这两首词是晚唐五代或是北宋有人假托李白的名字而作。
其实词的起源很早,隋代就有曲子词。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词是隋炀帝杨广的《记辽东》,还有民间曲子词——《河传》、《柳枝》。当然,那还不是很成熟的词的样式。
曲子词在隋代能够得到发展,有3个原因。第一,隋炀帝虽是昏君,但他很重文化。他大兴国家的音乐机构——乐府,整理古代流传的乐府机构的曲子。据说屈原的《离骚》在隋朝还可以唱,但是现在已经失传了。第二,民间流传的曲子的推动,比如《临江仙》、《渔歌子》,再如老百姓唱的《水调歌》,到文人那儿就被引申成《水调歌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