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
孙家栋:豁出命爱航天事…
“航天帅才”孙家栋:我…
最新热门    
 
刘玉栋:对文学的追求永不止步

时间:2010-11-29 12:54:11  来源:不详
本报记者 陈炜敏

从一名爱好文学的企业工人,到成为济南市文学创作领域的佼佼者,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削弱他对于文学的忠诚与热爱,却越来越使他深刻领悟到文学的宽阔与深邃

《我们分到了土地》、《平原六章》、《葬马头》、《火化》、《给马兰姑姑押车》、《幸福的一天》、《火色马》、《早春图》、《天黑前回家》、《公鸡的寓言》……一部部或厚或薄的小说见证了他10余年对于文学的执著追求;齐鲁文学奖、先后两次荣登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山东省优秀图书奖、济南市“精品工程”奖,一项项荣誉记录了他在创作上的求新求变。从一名爱好文学的企业工人,到成为济南市文学创作领域的佼佼者,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削弱刘玉栋对于文学的忠诚与热爱,却越来越使他深刻领悟到文学的宽阔与深邃。

从结缘文学到在文坛崭露头角

刘玉栋并非科班出身的专业作家。从初步接触文学,到参加业余文学社团,再到尝试写作,刘玉栋越来越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1993年10月,刘玉栋成功叩开了《山东文学》的大门,他的小说《浮萍时代》在这家刊物的第十期上刊发。到1999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我们分到了土地》之前,刘玉栋已经发表了30余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大都是城市题材,写的是青春的迷茫和对城市的困惑,像《淹没》、《蛇》、《向北》、《黢黑锃亮》、《八九点钟的太阳》等小说,都是那个阶段的作品。

1999年后,刘玉栋把目光又拉回到农村,“首先是个人情感和内心的需要,我在农村长到17岁才离开,但总觉得没有真正离开,我十分怀念那段日子,做梦做的都是农村的梦。”而且当时刘玉栋对自己的创作不满意,觉得自己的小说缺少一种深入人心的东西。故乡的生活经历和童年回忆,激活了刘玉栋的创作灵感。1999年,刘玉栋在《人民文学》第七期发表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之后,又相继发表了《葬马头》、《火化》、《给马兰姑姑押车》等小说。这些小说随即在文坛上产生了较大反响,一时间人们知道了济南文坛有个刘玉栋。

在创作高潮期却选择慢下来

在一片赞扬声中,刘玉栋又开始了在文学创作上永不止步的追求。“尽管这些作品反响不错,可我不能常沉浸在个人记忆和个人的生活经验之中,我需要广阔和深刻,我需要从内心走出去,我意识到现实对于文学的重要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文学怎能无动于衷呢?”于是又诞生了《芝麻开门》、《跟你说说话》、《幸福的一天》、《火色马》、《早春图》等一系列小说。

那几年,刘玉栋的创作之路非常顺利。在这个创作的高潮期,刘玉栋却有意识地选择慢下来,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刘玉栋开始有些刻意地关注他的周围,并大量读书,丰富阅读经验。在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学习时,刘玉栋也注意感受不同的城市文化,为这部长篇小说做着准备。

2010年,经过5年的准备与写作,长篇小说《年日如草》,发表在北京《十月》杂志第三期上,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年日如草》是一部以济南为背景的小说,以出生在乡村的曹大屯与城市的融合为题材,写了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人、一个农村家庭,迁移到城市后,如何在城市生活和扎根,如何慢慢适应和融入一座城市的故事。小说,直面我国城市化进程,也是一部写“变”的小说,写城市之变,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