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王冶秋之子忆父亲编辑《鲁迅先生序跋集》

时间:2010-12-28 11:22:35  来源:不详
鲁迅先生序跋集》的原始记录,又过了8年到了2006年,于静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这部校样,遂以“一部未及出版的《鲁迅先生序跋集》”为题撰文,首次向世人公布和介绍这部70年前作品的编辑与收藏经过,读罢令人唏嘘。她是在介绍一件命运多舛的“文物”,而在此,我拟从另外一个“现实”角度,从鲁迅、许广平两先生对出版这部《序跋集》的期许和认真态度出发,呼吁重新出版这部70年前的《鲁迅先生序跋集》,这可能会开启人们认识鲁迅的一个新视角。

 

  父亲的这部作品成思于1935年下半年失业时期,他写道:“我想到我过去看到的书序或后记,是以鲁迅先生的为最忠实的了”“他的序跋,不是吹嘘,不是夸示,而是最好的提要、索引和注释。”“我觉着将可以从这本书里,使人们看到他辛勤劳绩的剪影”。1936年春,父亲经宋还吾先生(此公,即后记〔二〕中的“还兄”,曾因支持曲阜第二师范学生出演话剧《子见南子》,遭致孔府告状而闻名全国)介绍,到省立烟台中学任教,从这时起,他便把所有课余时间用于抄录、编辑《序跋集》。在这里他奇迹般地遇到一位,在冶秋后记(三)中所说的“热烈的鲁迅先生的崇拜者”,慷慨地对父亲说只要能买到的书,他家里藏的都有,可以毫无保留地借出抄录,这给了父亲是极大的鼓舞和帮助。笔者在写《王冶秋传》的时候,曾找到一张背面写着“大千夫妇”的照片,一直不知是何人,这次从校样后记(二)中得知,照片中那个“粗壮的汉子”就是父亲写到的“借大批书供我抄录的大千兄”,由于有这些热忱人士,以及老友曹靖华、台静农寄书和收集资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鲁迅先生的支持和无私援助,冶秋在三个月里居然收录了94篇文字共20多万字,这在70多年前的那个年代实属“巨制”了。至于父亲在收集资料、抄录和编辑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付出的艰辛,在他的两个后记里有真切的描述,正如许广平先生序中所言“这里有他的血的活记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