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王冶秋之子忆父亲编辑《鲁迅先生序跋集》

时间:2010-12-28 11:22:35  来源:不详
于鲁迅先生的博学精湛,也随之增加深一层的认识。”并对编者编辑这部集子的初衷十分赞赏,她写道:“一个文化工作者,当他在为生活压迫斗争的时候,大抵是首先谋生活的救济,再没有几人会丢开生活不顾,而仍然为文化设想,看到许多不忠实的文字的滥竽书市,会毅然不顾一切地给读者找寻正确,‘没有吹嘘,没有掩饰,披筋抽骨,使读者对于一书一事,一个作者,先有了概括简要的认识’的。有之,就是编这一部序跋集的王冶秋先生。”以后又为了这部书能够有“水准以上”的出版社出版,先生颇费周折,终于在1941年8月由陆圣泉先生接手安排出版,后来就发生了前面已讲过的曲折过程。先生继鲁迅先生之后又再次“有志未逮”,不能不令人感到深深的遗憾。现在是实现他们遗愿的时候了,那就是重新整理出版这部由许广平先生作序、王冶秋编辑的《鲁迅先生序跋集》。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因为:

 

  第一,不可替代性。这部《序跋集》的内容、结构、篇目及篇目的增删取舍是经鲁迅、许广平两先生审定的,由此折射出时代的背景,蕴涵着原作者的缜密思考,开启了我们认识鲁迅先生的一个新视角,这些是近年来题目相近的出版物不能替代的;

 

  第二,历史缺失的美感。《序跋集》本身的意义,如许广平先生在序中所言,它并不会随时间与数量的缺失而改变。相反,历史的缺失往往会带来历史的美感,这样的例子在人类文明史上屡见不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