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礼尚往来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是在百姓自发的“礼尚往来”中的“礼”,往往只是“情”和“意”的代表,人们更为看重的是附着在“礼”身上的“情”和“意”,所以才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之说。但是再看看大街小巷那些礼品回收店回收的礼品,多是名烟、名酒、名茶,价格不菲,远远超过了一般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送礼者和收礼者,更看重的是礼的价值而不是上面的情意,否则,也就不会把人家的“情意”拿来换钱了。
社会“礼”文化的错位,不但给掌权者的腐败寻租提供了操作空间,而且也加重了普通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因为除了少数人有求于官,不得不送礼外,普通人之间也有通过送礼联络感情,拉近人际关系的需要,在重“礼”而轻情意,或者是礼的价值越高,代表情意越重的社会风气下,人人都只能选择“重礼”而无法送出“薄礼”。如此一来,势必会让很多人不堪重负,让“礼尚往来”越来越变味,变质,最终从情意沦为一种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
所以说,不管是出于反腐倡廉的需要,抑或是扭转社会不正之风的目的,都应该从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入手,重塑我们的“礼”文化。
责任编辑:
由之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