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云南完成三民族古籍译注…
保护利用古籍的最佳选择…
“古籍形制·图像·文本…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达985…
文化沙漠化将是中国的一…
少数民族古籍,会消失吗…
80多名学员参加全国古籍…
江苏百万册古籍待修复 …
第25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
最新热门    
 
一场古籍展 半部新疆史——“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巡礼

时间:2011-02-19 10:14:12  来源:不详
>6人凿岩建亭,稽查行旅事。碑上所留6人姓名署“秦人”者即当时陕甘一带的汉人,另外至少有两名羌人,可见当时龟兹国即是多民族聚居之地。

 

  汉人是新疆的世居民族之一,公元前59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以此为标志,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汉语言文字及汉文化是新疆自汉代以来唯一贯穿至今没有中断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展览展示的新疆出土的西晋以降历代官方公文帐册、私人族谱契约和佛儒经典,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唐代12岁小学生卜天寿和官学生贾忠礼的《论语》抄本充分显示了汉文化教育在西域的普及。

 

  西域地处欧亚腹地,向有“人种博物馆”之称。2-4世纪流行于于阗、鄯善地区的佉卢字文书分属东伊朗语族和印度语族的居民,他们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塞人,从5世纪到10世纪塞人又接受了另一种文字,史称于阗文。焉耆—龟兹文(吐火罗文)39世纪流行于今库车、焉耆、吐鲁番一带,拼写的是一种古老的印欧语,使用这种语言的吐火罗人与塞人一样,都属于原始印欧人,信仰佛教。佉卢字、于阗文和焉耆—龟兹文文献是新疆现存最早的民族文字古籍,材质多样,时代较早的佉卢字文献大多写在木牍和桦树皮上,羊皮也是常用的载体。稍后的焉耆—龟兹文和于阗文文献则以纸张为主了,这些古文献大多是佛教经典。著名的焉耆—龟兹文《弥勒会见记》成书约在5-6世纪,由印度语翻译而来。该书分为27幕,每幕都标明地点、出场人物和演唱曲调,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剧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