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追寻“书于竹帛”的时代…
民俗中的国学:寒食并非…
社科院专家谈简帛学百年…
中国首家简帛书法艺术研…
【校训故事】中国人民大…
【校训故事】复旦大学:…
百年留学:二战对季羡林…
先秦诸子哲学:论析中国…
“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
朱光潜最爱看的16部古典…
最新热门    
 
简帛学:国际显学伴随隐忧

时间:2011-04-02 13:03:30  来源:不详

从战国到晋代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均有简帛(主要是简)发现。这些简帛催生出一门学问——简帛学。在中国,这门学问和甲骨学一样长寿,已有百余年历史,且呈日趋蓬勃之势。1949年后,“地不爱宝”,简帛出土数量和种类的增加极大地丰富了对很多传统问题的认识。然而,这门学科能否“一路顺风”呢?

 

  1 “发见时代”的“幸运儿”

 

  不断出土的简帛,不仅提供了与传世文献有差异的不同版本,可以为校勘提供材料;而且包含佚书和大量历史档案,为研究者们贡献了细化、深化先秦至魏晋时期学术研究的宝贵材料。

 

  1925年,时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的王国维在演讲中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虚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在同一演讲中,他还提到“今日之时代,可谓之发见时代,自来未有能比者也”。其中,对于“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王国维根据法国汉学家E.E.沙畹著作中的照片,与罗振玉合作完成了中国简帛研究的开山之作《流沙坠简》。他还写过《简牍检署考》一文,同样受到学者推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