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学者:儒学要走“三…
两岸故宫重走“文物南迁…
图书限折令有多少人在走…
文论引进:从“拿来”到…
论新“拿来主义”
最新热门    
 
勿走“拿来”捷径

时间:2011-04-11 12:26:55  来源:不详
拿,甚至是不亢不卑的拿,但相当一部分未能在拿来后消化之并运用之,表达的也不是画家本人的真情实感。超出了学习的范围,超出了正当运用“模仿”和“临摹”功能的范畴,得其皮毛而不是得其精髓,更不能升华为艺术创造,这种“拿来”一旦成风,不单单会滋长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带来竞争的不公平,更容易在模仿的模式中产生依赖性,窒息创造力,导致才思枯竭,使创作总是处于拾人牙慧的状态,甚至落入邯郸学步的境地。

中国美术不能容忍这种懒于思考、懒于开拓的“拿来”之风。艺术经验需要在临摹中传承,艺术风格需要在师承中延续,艺术创新需要在海纳百川中生成,这一切,需要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和不畏艰难的开拓中完成。艺术贵在精神,无精神则形同朽木。美术创作者应该看淡艺术语言的掌握,看淡艺术风格流派的形成,将中国艺术精神放在应有的高度,不为时弊所惑,在名利的洪流中把持住自我,中国美术也才能于盈袖书香中、在鲜活的自然和生活里,开启艺术新天地,稳健前行。(徐红梅)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