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昆曲传承全新道路 《牡…
白先勇在北大:“用保护…
周海婴去世 钱理群:隐…
傅作仁:满族剪纸杰出的…
拜孔子体验儒家文化 曲…
冯骥才:文化传承不仅仅…
少数民族古籍 抢救与传…
少数民族古籍 抢救与传…
专家谈沈阳国宝非遗传承…
少数民族古籍要抢救保护…
最新热门    
 
昆曲传承全新道路 《牡丹亭》与北大结下不解缘(1)

时间:2011-04-13 15:21:53  来源:不详

今年4月7日,演员全部为在校学生的校园版《牡丹亭》在美丽的“燕园”——北京大学进行了首场公演。演出结束,白先勇先生第一个站起来鼓掌,并大声鼓励学生演员:“恭喜你们,精彩的表演不亚于职业剧团!”随后,他把剧中的“柳梦梅”“杜丽娘”“春香”等一个个拉到舞台中央,逐一介绍给大家。在这些年轻人面前,白先勇倒兴奋得像个孩子。

白先勇推广昆曲已经有20多年。除了作家身份,他还有另外一个头衔——“昆曲义工”。这么多年来,他坚持认为:昆曲只有走向年轻人,才能真正传承下去。2004年,白先勇和他的团队以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为蓝本,推出了一部“青春版《牡丹亭》”。一年后,这部主打“青春”的《牡丹亭》走进了北京大学。从此,古老的昆曲开始在21世纪的百年老校里传播、生根、发芽,而校园版《牡丹亭》则是白先勇推广昆曲的又一个新探索。

结 缘

2005年4月,白先勇携青春版《牡丹亭》首次来到北京大学连续演出3天,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剧场2200多个座位都被早早占满。“走廊里、墙角边全是人,晚上11点很多人还没散去。”白先勇说,他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

说起白先勇和北大的结缘,就不能不提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叶朗教授。叶朗一直对昆曲非常关注,并有心在大学里进行推广。早在2003年,时任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的叶朗就随全国政协京昆室组织过一次昆曲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叶朗等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并被上报给中央领导。中央有关领导在这份“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上作了批示。建议特别提出,从培养新一代演员、编剧、观众等各个方面考虑,昆曲理应加强与大学的合作。

之后不久,白、叶二人在北京会面,相谈甚欢。随后,青春版《牡丹亭》顺理成章地走进北大校园。未演之前,白先勇有些担忧,怕这出戏演砸。“来之前有人跟我说,北大的学生很‘挑剔’,有独特的看法和独立的思想。他们一旦觉得表演不好,说不定起身就走,甚至会喝倒彩。”但结果是,他们得到了太多意料之外的喝彩。

公演过后,白先勇、叶朗得到的共同启示是:昆曲在校园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基本观众”。甚至此前在理工类院校,昆曲同样受到学生的热捧。青春版《牡丹亭》走进中国科技大学时,平时很少或者从未接触过戏曲的学生,也大量涌入演出现场。1800人容量的剧场内挤进了3500多人。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表示,青春版《牡丹亭》2005年的演出不仅在北大校内引起轰动,而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重新培养了一批热爱昆曲的年轻演员和观众。此后的三四年间,白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