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论恶与人性(1)
论恶与人性(2)
论恶与人性(3)
论恶与人性(6)
论恶与人性(4)
共通感:解释学与人文主…
国学经典与人格国性
月亮与人情 中国人的月…
陆学艺、王辑思纵论“中…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
最新热门    
 
论恶与人性(5)

时间:2011-05-24 10:36:27  来源:不详
五 二元论与人性论 
    善恶的二元本体论是建立在或此或彼的零和思维的基础之上。把这种零和思想引入政治和道德学说领域的始作俑者要算孟子[注: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他以“鱼与熊掌”的抉择生动的说明了两者不可得兼的义利之辩。 
    北宋[注: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的张载[注: 张载[西晋文学家],张载[北宋哲学家]]正式以哲学的语言,在宇宙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描述了人性中善恶的二元对立。在“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学说中,天地之性被当成是善的本源,代表着天理;气质之性是恶的来源,征兆着人欲。这样,恶就以人欲为内含而被实体化,进而形成善恶的永恒角逐。气质之性决定人有情欲(人欲),有了人欲的蔽障、引诱,便阻碍了天理的发展,因而使人由善变恶。为了存善去恶,保存天理,就必须去掉物欲,排除蔽塞。为此,他提出了以下的见解:“克已要当以理义战退私已,盖理乃天德[注: 名称天德 介绍[明]失姓,苏州、无锡地区(今属江苏)木版刻工。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刻六家文选注。《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天德作为年号: 天德 (王延政):十国闽王延政的年号 天德 (金海陵王):金朝海],克已者心有刚强健壮之德乃胜已。”24 "纤恶必除,善斯成性矣;察恶未尽,虽善必粗矣。”25 
    换句话说,恶必除尽,善乃纯精,物欲净尽,天理尽存善性纯一,人性斯成。 
    在这种二元论中,天理为善,私欲为恶。灭私欲则天理明,天理是公明[注: 地理位置 公明街道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东临光明街道,南连石岩镇,西依松岗镇,北接东莞市黄江镇,离广深高速公路3公里,到福永码头12公里,隔深圳国际机场不足10公里。]的、至善的、人欲是私暗的、至恶的。最终把具有最高价值的生命放在最低的地位:以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注: 程颐(1033~1107),字正叔,北宋洛阳伊川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语),最终以(天)理杀人(欲)。再请看晦庵先生的如下“语录”: 
    有个天理,便有个人欲,盖缘这个天理须有安顿处。才安顿得不好,便有人欲出来。26 
    人之一心,天理胜,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27 
    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28 
    天理人欲相胜之地,自家这里胜得一分,他那个便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