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秦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
端午曾被认为是恶日 看…
学者点评端午诗歌与中华…
学者点评端午诗歌与中华…
学者点评端午诗歌与中华…
细说屈原故乡的端午习俗…
广东阳江端午赛龙舟“逆…
端午将至 屈原故里儿童…
仲夏端午时(图)
端午节的传说(1)
最新热门    
 
秦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吗?(2)

时间:2011-06-01 11:33:45  来源:不详
意打仗立功。秦朝末年,关东六国纷纷爆发反秦起义,而秦国本地几乎没有起义。甚至连秦的刑徒、罪犯和奴隶都被组织上前线镇压六国起义了。这说明秦人和被征服的六国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屈原热爱楚国,希望楚国强大,打败秦国;而秦人要征服楚人,与屈原的思想相对立,所以,在当时秦地百姓是不可能用端午节来纪念屈原的。

    秦地端午节风俗与江南不同。江南的端午节要向江中抛扔粽子,使鱼鳖吃粽子而不吃屈原的尸体,同时还要龙舟竞渡。而秦地地处西北,不是水乡泽国,自古没有这些风俗。据记载,汉代,五月五日正当夏至之时,人们蓄采众药,并踏百草,插艾为人悬于门上,以蠲除毒气。又蓄木兰浴,避邪防病。以后演以为节俗;唐代长安[注: 长安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端午节时,主要有四种风俗:吃粽子、将长命缕(又名百索、五彩缕)系于臂上、互赠扇子以及悬挂艾草。而没有龙舟竞渡之风。古代的这些风俗一直流传下来。

    半个世纪前,我童年时,端午节前一天,大人已采回艾草悬挂于门上,用其香气驱蚊虫。并将雄黄研成末,泡在酒中。端午节天未亮,我还正在睡梦中,母亲就用筷子沾雄黄酒点在我的额头、眉心、鼻孔和耳朵等多处,醒了之后还要我喝一点雄黄酒。意思是毒虫远避,邪气不得进身,夏天不生疫病。之后则佩戴上香包,这也是唐代五彩缕的衍化和流传。香包既漂亮好看,又香气馥郁、驱邪气。而且,这天一定要吃粽子,或甑糕。另外,汉代端午节蓄采众药、踏百草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祖国医学认为端午节这一天采的草药最好,之前的太嫩,之后的太老。而且最好是在端午节太阳没出来前去采药,那时阴气未散、阳气未来、阴阳交替。据说这时采的有露水珠的草的药性最好,晒干研末,为止血的刀剑药。我按老人所说,做过这种草末,确有止血功能。其实,过去我们家乡的老人并不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是他们没文化不知道屈原吗?不是。因为他们人人牢记正月二十日是纪念女娲氏补天补地的节日。女娲氏距今六七千年了,比屈原早得多。

    庆贺夏粮丰收的节日。陕西关中一带历来重视小麦,以夏粮为主,而以秋粮玉米、谷子为辅,所以特别重视夏收。自古以来,夏收十分紧张而且劳累。从唐代诗人白居易[注: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曾官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的《观刈麦》即可知。不过,虽然十分劳累,但农民心中还是充满了丰收的喜悦。端午节恰好在夏收这一时期,也有一种庆祝丰收的含义在里面。当人们把好吃的粽子、香喷喷的甑糕送到田间或麦场时,犒赏慰劳之意油然而生。在关中农村,还有出嫁女第一年在夏忙之前给娘家“看忙”、娘家在端午节给女家“追节”的风俗。有的地方是端午节女儿给娘家追节,以前主要是出嫁女第一年追节。这些年,由于经济状况好了,许多出嫁女和女婿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带上礼物看望父母和岳父母。

    用多元文化的视点看待端午节。除了我国,东亚地区有许多国家也过端午节,各个地区的端午节内容不同,或有些许差异,甚至不同时代的端午节的内涵也不相同。前些年,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为世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