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大家叶嘉莹:诗词是一种…
大家叶嘉莹:诗词是一种…
2011近现代国画大家最新…
叶嘉莹  诗让人心不死
曹云金否认退出德云社:…
红学大家周思源:文化热…
香港及内地专家肇庆研讨…
翻译家叶渭渠病逝 被日…
著名国画大家娄师白逝世
书画大师吴昌硕纪念像在…
最新热门    
 
大家叶嘉莹:诗词是一种力量 (1)

时间:2011-06-18 10:29:02  来源:不详
外面读了高小,11岁以同等学力考上中学,母亲给她买来《词学小丛书》作为奖励。那个时候她已经在伯父的指导下开始学写格律诗词,并且用文言给在外工作的父亲写信。

身为大家闺秀,虽然去外面读书,但限制很多,放了学仍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关在家里。所以,那个时候她诗词的内容也局限在院子里的景物。15岁那年,她从同学家里移植了一丛竹子种在自家院子里,于是写下《对窗前秋竹有感》:“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注: 流萤 流萤 本名刘瀛,1927年生,甘肃会宁人氏。高级编辑。1949年毕业于西安西北大学,同年6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报纸编辑工作,曾任甘肃日报总编辑。]。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在落尽繁华的时候,秋竹坚守着一种品格,不畏严寒,青翠依然。秋竹如此,人亦如此。

1937年,叶嘉莹正读初中,“七七”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父亲随着国民政府的迁移一直在大后方的国统区工作,音信全无。在沦陷区的物质生活十分艰苦,每天吃着难以下咽的混合面。她说:“物质生活的艰苦我是可以坦然面对的,真正难以承受的是精神感情方面的苦痛。”

人生中第一次沉重的打击发生在1941年。当时她17岁,刚刚考取辅仁大学,母亲突然病重,需要离京到天津[注: 天津市-天津(Tiān jīn)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曾有9国租界,而天津的五大道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租界动手术。母亲执意不要他们姐弟陪同,由于身体过度虚弱在回来的火车上去世了。

她写下《哭母诗八首》:“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本是明珠掌上身,于今憔悴委泥尘。”“窗前雨滴梧桐碎,独对寒灯哭母时。”

由于音信不通,父亲连母亲去世的消息都无从知道。她在《母亡后接父书》一诗中写道:“昨夜接父书,开缄长跪读。上仍书母名,康乐遥相祝。”

“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而诗歌的写作也可以使悲痛的感情得到一种抒发和缓解。”叶先生说。

 母亲去世以后,她带着两个弟弟跟伯父伯母生活。她在沦陷区读了四年大学,大学毕业那年日本宣布投降。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