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赵毅衡、赵宪章和傅修延三位教授齐聚江西师范大学,以“叙事、符号、图像”为切入点,采用会讲形式,探讨当下文化景观。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会讲”在古典学术中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中国,如著名的“鹅湖之会”,就是于南宋[注: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发生在理学大师[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朱熹(江西婺源人)和陆九龄[注: 人物 陆九龄[宋](一一三二至一一八o)字子寿,居抚州之金溪(今江西金溪)。 背景简介 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陆九渊[注: 陆九渊(1139年~1192年),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江西抚州金溪青田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兄弟(江西金溪人)之间的一次辉耀史册的“会讲”。在西方,古希腊那些著名思想家(如苏格拉底[注: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注: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的学术思想,几乎都是在“会讲”或论辩中形成的。然而,在后来的学术发展中,这种有益的形式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术思想因此变成了一种“独白式”的陈述。江西师范大学的“瑶湖会讲”复活了“会讲”这一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形式,是一桩非常有学术意义的事件[注: 事件一般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产生相当影响的事情。它的发生是受多重因素激发而产生的。可能来源于于政治领域,或者军事领域。]。
此次“会讲”的三个关键词——叙事、符号、图像,概括了当今文化中非常重要、极具活力和学术生长点的研究领域。而这三个领域分别是三位主讲者的专业领域,赵毅衡教授是中国当代的符号学家,赵宪章教授对图像与文学的关系有着独特的看法,傅修延教授是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叙事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在此次会讲中,三位专家相互问难、自由切磋,在三个关键词中找到了共通的主题和思想潜流。
■陈 述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