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知名文人学者中秋海南畅…
国内知名文人学者海南文…
美在中国——《中国美术…
中国将对国家级非遗实施…
中国将对国家级非遗实施…
中国海权史话:皇帝与海…
中国海权史话:皇帝与海…
中国海权史话:皇帝与海…
中国海权史话:皇帝与海…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
最新热门    
 
中国斥巨资保西藏文物“修旧如旧”

时间:2011-9-13 10:23:04  来源:不详
中新社拉萨9月12日电 题:“打阿嘎”历久弥新 中国斥巨资保西藏文物“修旧如旧” 
  中新社记者 应妮
  打阿嘎,被赴藏的旅人们称为“死等也要看到”的一景,却在记者雪域高原采访中一路如影随形——从曲松县的拉加里王宫,到雅鲁藏布江畔的桑耶寺,再到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
  藏语里阿嘎意为“白色的物质”,是一种风化的石灰岩。打阿嘎这种藏区独有的工艺,从吐蕃王朝时期已大量使用;因其极费工时,一般只在王宫佛殿、贵族府邸中铺就。打好的阿嘎土地面犹如水磨石一样油滑,光可鉴人。 
  而如今,在西藏的古建维修中普遍使用打阿嘎这样的传统工艺,只为一个目的:“修旧如旧”。
  拉加里王宫,作为吐蕃王室外后裔家庭势力的象征,自13世纪以来,兀立于西藏山南曲松县高高的荒原上。记者在修缮工地现场看到,一群藏族女子正手执阿嘎棒,排着队列且歌且打夯,由歌声统一着步调,木棒夯土作为节奏,歌声粗犷悠扬,令人感动,歌声中透出藏人乐观而开朗的性格……
  据山南地区文物局副局长更增加措介绍,阿嘎地面一般要铺设三层,下层是拳头一样大小的阿嘎块,中间是拇指粗细的阿嘎粒,最上面铺经过筛箩的阿嘎粉。洒上水,抹平,反复夯打起浆直至夯实,仅此一项就至少需要7天。之后,还要边抹用槐树皮熬的浆汁,边用卵石磨光找平;再涂刷2至7遍的菜油或化开的酥油。
  “也许有人认为水泥更方便且防水性能更佳,但是我们仍然坚持使用传统工艺,因为阿嘎土地面体现了藏式传统建筑[注: 中国传统建筑是指从先秦到19世纪中叶以前的建筑,是一个独立形成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特点,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随意改变”,他说。
  同样的“修旧如旧”原则也体现在寺庙木建的维修中。
  大昭寺著名的释迦牟尼[注: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是佛教的开启者。据佛经记载,]12岁等身像所在大殿,由于年代久远,原有唐代青杨木的多根梁枋糟朽,维修工程中抽换了三根明间梁枋,更换了两根承重大梁以及两根壁画上方梁枋和61根椽子木。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技术组总监阿旺洛珠介绍说,在工程中对原有彩绘切割下薄薄一层,再贴到新换的梁柱上,保持古建原有特色;而新换的柏树木料则经过专门防蛀工艺处理。
  大昭寺僧人拉巴向记者透露,在维修工程进行中僧人们曾有不满,认为为何不把梁柱全部更换并且重新描彩绘金。身兼寺内管理处副处长的拉巴坦言自己当时也不太理解,后来经过文物专家的讲解,解释了文物修复中“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建筑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保留原构件,保留传统工艺及传统做法;坚持修旧如旧,还历史原貌”的原则后,他们明白了专家的良苦用心,“中央(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藏人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他说,“西藏很多保护维修工程在开工期间都会请当地僧俗民众参加例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大家对于已经完工的工程都非常满意。”
  有关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记者从中国国家文物局获悉,西藏民主改革以来,中央对西藏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达到近14亿元人民币,其中:
  20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中央政府投入资金3亿多元,先后实施布达拉宫、大昭寺、甘丹寺、扎什伦布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