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鲁迅“抬棺人”:十六位…
鲁迅作品不适合进教科书…
记住鲁迅,还原鲁迅,传…
杨自伍:鲁迅风骨今安在…
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座…
鲁迅的美术之缘——读《…
评:深读是对鲁迅的最好…
鲁迅长孙周令飞:这个时…
鲁迅诞辰130周年 “批判…
如何还原真实鲁迅? 严…
最新热门    
 
鲁迅“抬棺人”:十六位青年作家的凄惨命运(2)

时间:2011-10-5 21:25:09  来源:不详

透视鲁迅死后的命运

时代周报: 《鲁迅的抬棺人—鲁迅后传》在立意与史料上,经过什么样的思考和选材?

吴中杰: 《鲁迅后传》可以有不同的写法。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围绕着鲁迅本人的是是非非,截然不同的评价。的确,这些材料收集起来,足可以写成一厚本,甚至几厚本书。但我想,鲁迅是不在乎这些事的。在他看来,不虞之誉和不虞之毁是同样的无聊。鲁迅生前,所受的攻击就很多,他的看法是:“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炫,又以买钱,连尸体也成了他们的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他的这种担心,终于来到他自己身上。对鲁迅伤害最大的,还不是对他的无聊的攻击,而是打着他的旗号,来做违背他意志之事。这时候,他已无知无觉,无法抗辩了。但有知有觉的后继者,却因捍卫鲁迅的文学传统,而经受着苦难的历程。我们选择几个抬棺人来作为《鲁迅后传》的写作材料,也许更能透视出鲁迅死后的命运。

时代周报:为什么选择了萧军、胡风、冯雪峰、聂绀弩、黄源、巴金[注: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六人作为《鲁迅的抬棺人—鲁迅后传》的主角?

吴中杰:我以为这六个人的遭遇,可以代表坚持鲁迅文学路线者的历史命运,所以选择他们作《鲁迅后传》的主角。

时代周报:萧军独立不羁的个性,你认为从哪些细节中反映出来?他的命运在中国文学史[注: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wenxueshi]上有什么典型意义?

吴中杰:在强调文艺要服从政治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敢于提出作家要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在批判王实味[注: 王实味,河南省潢川人,作家,因文惹祸被错误地处决,时年41岁。-wangshiwei]的大会上,他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在遭到众人围攻时,他敢于站出来辩论、对抗。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如果中国作家都有这种精神,中国文学也就会是另一番面貌了。

时代周报: “胡风事件”作为影响日后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的重要事件,你认为发生的原因何在?

吴中杰:主要是由于缺乏民主与法制。作家应该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不应该在文艺思想上强求一律;何谓“反革命”,应该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所谓“罪证”,应该允许法庭辩论,不能由领导说了算。“胡风事件”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它扼杀了文化上的生机。

时代周报:冯雪峰与周扬的矛盾,个人的因素重要吗?还是有什么外因?对整个文坛产生了什么影响?

吴中杰:冯雪峰与周扬的矛盾,有个人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文艺路线上的分歧。冯雪峰走的是鲁迅所开辟的现实主义文学路线,强调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正视现实,反对按照政策来写作品,因为政策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是生活本身;周扬则强调文艺服从政治,提倡文艺写政策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