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二十四…
国家地质公园:地球“历…
“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
《唐语林》与纪传体史书…
谈史书体裁的多样性和史…
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
最新热门    
 
史书食货志是本富民经

时间:2011-10-9 11:11:47  来源:不详

史书“食货志”内容《汉书》最为详备。食货志是记载一个时代的财利货物、百姓衣食、赋税、徭役,经济思想策略等内容。从食货志足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富民兴邦策略和执政能力。旧时的官吏,可以不读四书五经,“食货”知识才是必要的,《汉书·食货志》完全可以作为官吏上岗的培训教材。食货志就是“富民经”。民富则国有,民穷则国空,靠读四书五经科举做官,只会用圣人的大道理教育小民,不懂“食货”,没有经济头脑,这样的官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只能是一个吃俸禄唱高调的庸官滥职。当官不知“食货”,不明做官之责任,懂得了食货财利,做官才有目标,所以说食货志是史书中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汉书·食货志》写得最好最完备。是史书中所有食货志内容最有价值的一篇。它对先秦到汉这一时期的货利财物和先民生活史,都作了典型性记载。作者引用《易经》里的话:“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德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意思是说,天地最大的恩惠就是使万物生长,君主最宝贵的东西是政权,用什么来巩固政权?就是用仁爱,用什么来团集百姓?就是用财物。说得非常明确。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大政方针很简单,就是一心一意地发展生产,广开财源,不要堵塞和限制财货渠道。从中国的历史看,历朝历代,精力大多浪费在无穷无尽的政治内耗,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走不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食货思想就是利用所有的资源达到富民目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山林水泽的特产皆可富民。民富而税足,税足则国有。所以国家除了从人民身上抽税以外,同时还要养民。《汉书·食货志》里记载:“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七十以上,上所养也,十岁以下,上所长也。”是说民满二十岁国家授给田,到六十岁还田。七十岁后由国家供养,十岁以下的儿童,由国家抚养。同时还要办教育。《汉书·食货志》里记载:“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记之事……十五岁入大学,学先圣礼乐。”是说儿童八岁入小学,学习天文、地理、书法、计算等文化知识,十五岁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先王圣贤制订的礼乐。采诗官摇着木铎向民间采集民歌,让君王体察下边的民情……从食货志里记载的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国君的勤勉。“食货”代表政府的商业经济头脑,在以农为本的同时,开设街市商店使财货流通,设立学校办学,广开就业门路,让士、农、工、商皆为其能,还要发展家庭畜牧养殖,房前屋后植桑养蚕,这样可以有衣穿有肉吃。真可谓“仁政”。

《汉书·食货志》里还总结了农业的得失教训。西周王朝衰落的时候,朝廷的暴君和贪官污吏忽视井田的界限,横征暴敛滥用民力,政府不讲信誉,官员上欺下骗,鲁庄公首先废除井田制实行“初税制”,结果官吏更贪,人民更穷。进入战国时代[注: --地图 广义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年。],各诸侯国[注: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