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苏联著名的汉学家郭质生、龙果夫等人一起制订了《中国新文字方案》。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他对我国的文字改革做了许多工作。
萧三长期担任文艺界各种领导职务,为我国的文字和新诗歌运动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作为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和和平使者,“爱弥·萧”早在20年代就在国际上闻名。他和国际和平和进步人士有着广泛的交往,结识了法共的理论家沙里·拉波波、越南的革命家胡志明、保加利亚的革命家季米特洛夫[注: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著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原)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总理。]、土耳其的革命诗人希克梅特,以及苏联等国的许多社会名流。
1930年,他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席了在苏联哈尔科夫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参加了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工作,主编《国际文学》中文版。1934年,他出席了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代表鲁迅和中国左联在大会上发言。经中共党组织批准,由法捷耶夫介绍,他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注: 前身为1898年3月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2年起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改名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5年称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改为现称。],历任两届苏联作家协会党委委员。这个期间,他结识了苏联的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阿·托尔斯泰等;美国的史沫特莱、哥尔德;法国的罗曼·罗兰、阿拉贡、巴比塞;……等许多国家的著名作家、诗人。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促进世界各国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了解和声援,做了大量的工作。
萧三学识渊博,文化修养很高。他精通俄语、法语、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是语言大师和著名的文学翻译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