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蔡元培在上海接待萧伯纳…
全景呈现上海辛亥革命时…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纪念辛…
孙郁:鲁迅的价值在于保…
鲁迅春节生活剪影:带儿…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
10月19日 鲁迅先生逝世…
储朝晖:今天,我们为何…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次民间课文阅读的编…
最新热门    
 
纪念鲁迅诞辰130年:深读鲁迅,学会思考

时间:2011-11-7 12:34:43  来源:不详
 

    什么是深读呢?就是深入地慢慢地读,这与目前流行的浅读,即浮浅地快速阅读是对立的。深读,就是不仅读鲁迅的文字,而且深入到文字后面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中去,探究一下鲁迅在写作这些文章时,是怎样展开思维活动的?这种思维活动又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社会状态下,针对什么样的对象而展开的?有哪些特点和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这对于我们理解鲁迅以及其他历史人物[注: 历史人物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历史简单的概括就是:发生在以前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事,那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情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都是极其重要的。

 

    例如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有一句名言:“打落水狗”。“文革”时期常用这句话来强调阶级斗争和彻底革命,现在又用这句话来证明鲁迅是否定和谐社会的,以此作为否定鲁迅的论据。其实,这句话鲁迅在《写在〈坟〉后面》中明确地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而写的。”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也已经说过:这“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之后的警句。”问题是要看对象究竟是不是“狗”,是否上岸后就“咬人”。像文化大革命中,用这句话来斗干部,斗群众,就是错的。但如果对象是“狗”,而且“咬人”,当然要打。就是现在,对于恐怖分子也是要除恶务尽的。

 

    再譬如19251月间,《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在当时“整理国故”的热潮中,国内文化名人纷纷向青年推荐国学经典,鲁迅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但后来在《答“兼示”》中又指出抓住他这句话不放的施蜇存先生,“忽略了时候和环境。他说一条的那几句的时候,正是许多人大叫要作白话文,也非读古书不可之际,所以那几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