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铜臭的由来:崔烈花钱买…
孔繁峙谈文保热点:刘老…
孔繁峙谈文保热点:刘老…
孔繁峙谈文保热点:刘老…
刘老根会馆霸气何来 资…
刘老根会馆被指占文物当…
刘老根会馆被指占文物当…
刘老根会馆被指占文物当…
刘老根会馆被指占文物当…
什么是好的中国文学——…
最新热门    
 
会馆的由来

时间:2011-11-7 12:34:58  来源:不详
会馆也叫会所。专指历史上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的馆舍。始设于明代前期,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并延续到清末和民国时期。 

    会馆的兴起与科举制度[注: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密切相关。明朝建立后,中国社会经济进入又一鼎盛时期,特别是南方工商业得到高度发展。在解决生活温饱后,倡导读书。读书人往往通过科举以图功名,求得晋身机会。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恢复科举考试。每年“春闱”期间,数以千计的各地举子纷纷来到京城。于是出现了一些专为学子开办的“状元店”。开办者多为富商,目的是盈利赚钱。贫寒子弟难以承受,有的还很贫寒,又加路途遥远,有的在来京城途中省吃俭用,甚至被迫乞讨。在京城人地生疏,乡音难改,难免受店家欺负捉弄。举子们迫切希望这些问题能有人帮助解决。随着这些问题出现得越来越多,得到了先期来京做官和做生意的一些当地人的重视。出于同乡情谊,他们相互邀请,筹措资金,购置房产,供来京的举子和其他来京谋事的或旅居者住宿之用,会馆由此而生。因为主要是为接待举子来京考试而为,所以这些会馆也叫“试馆”。
 
    明中期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注: 概念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出现带有工商业性质的工商会馆。会馆制度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发展。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注: 工商业者 拼音: 解释: 1.统称从事工业?p商业的人。 2.特指资本家或资本家代理人。-gongshangyezhe]的同乡行帮会馆。称为“行馆”。会馆除去主要房产外,还有许多附加财产(包括兴建的学堂和一些社会慈善事业)。当然,这主要与他们的捐资人在京做官做生意的大小、多少、贫富有重要的关系。大量工商业会馆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某些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还有一些在京人员,包括来自各地的官吏、商人及学子逗留于京城。为联络乡情乡谊,互相照顾同乡利益,设立馆舍,称为会馆。愈来愈具有同乡会性质。
 
    会馆是科举制度和工商业活动的产物,是北京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据1949年的统计,全市有会馆550余座。各省市也有,但不多。
 
    会馆是各省在京各界人士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并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这些会馆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不同于后来的驻京办。后者都是政府行为,谁都清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