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光明日报》国学版与国…
中华传统文化与软实力
福建保护文化遗产 三坊…
传统节日为文化发展“深…
20世纪炎黄文化研究的考…
教师生态文化研究:教师…
文化研究:台湾文学研究…
引领科举文化研究热潮展…
加强党内文化研究 开辟…
文化研究与批判传播研究
最新热门    
 
警惕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时间:2011-11-7 12:35:02  来源:不详

文化的“过度商业[注: 是一种有组织的为顾客提供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一种经营性行为。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化”,是指当前文化领域内一种一味追求商业价值,而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唯利是图攫取文化市场超额利润的做法。

改革开放之后,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雅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泾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名人、名胜等文化资源,却能够大大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更紧密了。再后来,文化本身也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都名正言顺地有了它的商业属性。应当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不是一件坏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改革开放给文化领域带来的勃勃生机,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

如果文化与商业结合有度,这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可惜,好景不长。本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越来越被忽视,“过度商业化”却愈演愈烈。与价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风潮相伴,许多人精神空虚,偏爱感官刺激。“过度商业化”就是迎合了人性中的这些欲望,把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糟粕汇于一笼,打着“怎么都行”的旗号,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主张玩世不恭,恶搞一切。各种文化垃圾由此催生,低俗、恶俗充斥文化生活。

以文学[注: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论。阿·托尔斯泰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注: 鼓舞是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上有关苗族击鼓歌舞的文字记载,较早的可见于唐代。鼓舞的表演形式,]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然而,在“过度商业化”的潮流中,文学逐渐迷失方向,主动弃置精神属性。一些写作者为迎合低级趣味,不断制造各种刺激感官的垃圾文字作品。

窃以为,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是,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作时尚,无视是非,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它可能引发的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恐怕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大众文化领域如此,学术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过度商业化”催生出学术产品低水平重复,甚至剽窃抄袭。本应属于文化发展高端、起引领作用的学术教育文化领域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