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上伯官“汉代城址”解密…
由贪官“自杀”与“喊冤…
最新热门    
 
上伯官“汉代城址”解密(2)

时间:2011-11-30 13:47:49  来源:不详
上世纪60年代,考古专家关注上伯官


    东陵区汪家街道办事处上伯官村一带,早就进入了考古专家、史学专家们的视线。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专家们便开始探究这个村落的悠久历史。后来,随着上伯官村附近的一座座墓葬被相继发现,上伯官村的身世,逐渐清晰起来。


    资料记载,1963年10月11日至11月20日,考古人员在上伯官村附近,清理了6座汉魏时期的墓葬。6座墓葬分为三种形式。“1号墓”为双室墓,平面呈“十”字形,长5米、宽3.2米,灰色绳纹砖两横一竖砌筑墓壁,券顶竖砖为楔形砖。墓门宽0.7米、高0.9米,拱形,门外左右有护墙。墓门前为竖穴式墓道。墓葬前室长1.4米、宽0.8米、高1.7米。主室长2.1米、宽1.05米、高1.5米。“2号墓”、“3号墓”均为长方形,南北长3.3米、东西宽1.4米。“4号墓”、“5号墓”、“6号墓”均为南北向长方形砖室墓,三墓并列,墓壁相连,墓底相通。3座墓葬均为二人合葬墓。


    6座墓葬出土了铜镜、铜镞、铜扣漆奁、漆盒、釉陶双耳小罐、陶罐、陶樽、陶碗、陶瓶、陶钵、陶奁、陶勺、陶盘、陶碟、陶井、陶水斗、陶灶,以及“半两”、“五铢”、“大泉五十”等钱币。
上世纪80年代,挖果窖现身三墓葬


1988年10月,上伯官村供销社在院内挖果窖时,发现了一座汉墓。考古人员们清理该墓葬时,又发现了两座墓葬。3座墓葬分布成三角形,均为长方形竖穴砖室结构,采用子母砖横向单行叠砌而成。其中,“2号墓”为双人合葬墓,墓长3.45米、宽近1.9米。


    3座墓葬出土了56件器物,除两枚铜钱外,均为泥质陶器。颜色有灰、灰褐、灰黑色。器形有罐、壶、奁、钵、灶、井、仓、瓮、耳杯等。“3号墓”出土的两枚“大泉五十”钱币,是西汉末年王莽政权时期流通的货币。考古专家分析,3座墓葬应为东汉早期至中期的墓葬。


    挪动路边电杆,惊现无骨殖“瓮棺”


    2005年10月下旬,在扩路电力设施改造工程中,挪动上伯官村西侧路边电杆时,发现了两座汉墓。


    “1号墓”平面呈长方形,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为长方形斜坡状,末端紧接墓门。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3.4米、宽1.68米、残高0.5至1.78米。墓顶部分起券,大部分不存,惟有东、西、北三面墓室砖壁上残留少许券顶。据此分析,该墓葬券顶应为纵向起券。墓室东壁,自下而上共8行青砖,从第九行开始起券。券顶采用长45厘米、宽18厘米、厚8厘米至10厘米的素面“子母砖”砌就。该墓葬出土了陶罐、陶瓶、陶钵、筒瓦等残片,并出土了一枚完整的银指环。


    “2号墓”为一座“瓮棺墓”。该墓葬形制特殊,仅在地面挖一个平面呈椭圆形的墓坑。墓坑长1.04米、宽0.67米,墓口距现地表1.35米至1.4米。墓坑中的葬具为“瓮棺”,由陶釜和筒形器套接而成。令考古人员诧异的是,“瓮棺”内并未发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