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林劲松:“玄奘精神”的…
北京劲松鬼楼
最新热门    
 
孙劲松 郭齐勇: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强国”战略

时间:2011-12-16 9:40:32  来源:不详
信义。没有信义,就没有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国格、人格、族格。针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孙中山特别提扬“和平”的价值。他指出:“中国更有一种极好的道德,是爱和平……这种特别的好道德,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我们以后对于这种精神不但是要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然后我们民族的地位才可以恢复。”(《孙中山全集》,第九卷,第246-247 页。)

 

    我们认为,在仁爱、忠孝、信义、和平等元素中,“仁爱”的价值尤应予以深度的挖掘与阐发,“仁爱”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最为重要的价值,“泛爱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长期以来在我国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哲学,在今天尤其应当推广。同时,自启蒙运动以降,我国的“仁爱”这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观与西方“博爱”的理念早已经处在沟通与对话的过程之中,并成为我国对世界的一种贡献了。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主流是自然生机主义的,肯定世界是自己产生出来的,没有凌驾在世界之上之外的造物主或上帝。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动态圆融的观念与智慧。中国人秉承天[注: 语出:(1).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后汉书·郎顗传》:“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坚信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天人、物我、主客、身心之间不是彼此[注: 介绍 彼此 :bǐ cǐ 意义 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ㄧ~互助。②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做答话):‘您辛苦啦!’‘~~!’。]隔碍的,即打破了天道与性命之间的隔阂。中国文化是“一本相生”的,其全部体系中有一个主要的中心,即以人为本位,以人文为中心。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强调教化,重视人文教育,但不与宗教相敌对,不与自然相对立,不与科学相对立。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不断消化、吸收不同的宗教、文化,形成新的文化,这一文化比较平易合理,平和而有理性,不至走向偏激与迷狂。和而不同、即凡即圣、动态平衡的中庸之道,具有深层的智慧,也是重要的中国元素。

 

    目前,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在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