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呼吁放下长者架子 …
著名学者朱季海先生在苏…
学者:金陵十三钗是薛宝…
众学者提出:鲁迅的“立…
海内外学者福建泉州研讨…
专家学者研讨“故宫学的…
新疆达玛沟佛寺遗址群盗…
学者:让“包容”成为国…
学者:没有人类情怀,中…
学者探讨四书应该怎么教…
最新热门    
 
学者谈宗教与文化战略:中国文化之道如何弘扬

时间:2011-12-25 22:09:06  来源:不详
作者:卓新平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社会共构的精神支柱。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之“道”是什么?这种“道统”能否一以贯之以及如何继承与弘扬,在现代性和世俗性的当今社会几乎被遗忘或悬置。在今天强调文化建设、文化繁荣的新机遇之际,反思中国文化及其精神资源,制定中国的文化战略,以应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嬗变,就显得既特别及时又非常重要。
  首先,应从我国当前的文化战略来深入思考宗教的现实意义。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不能缺少宗教文化的内容。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社会及信仰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其他层面的文化所难以取代的。宗教总是以多元的方式存在于社会历史中,文化战略关涉宗教的基本思路即防止或消减宗教纷争,促成宗教和谐。一个国家的宗教和谐直接影响其社会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面对“文化兴国”的发展趋势,应从促成宗教和谐的角度来探究社会和谐、文化和谐问题,将宗教和谐的问题与文化战略考量密切结合起来。
  其次,应该从中国社会和宗教的整体性和一统性的传统及发展惯性来审视。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态的“大一统[注: 什么是大一统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社会,这种理念古今相连、依然鲜活。中国传统所强调的“大一统”文化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海纳百川”、“多元通和”的圆融、共构精神,此即今天所倡导的“和谐文化”。这种“大一统”的持守,既希望求同存异,也允许和而不同。多元共在方为和谐。与之相呼应、相协调的,则是中国宗教的包容性和互通性。中国传统宗教的主体儒、佛、道交织存在、相互渗透,而中国民间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存在与发展更是交融性的,大多体现并涵括这三大宗教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内容,甚至还有更多的扩展。基督教、伊斯兰教[注: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与犹太教、基督教同属亚伯拉罕系。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其使者为先知穆罕默德。]等从中华文化传统区域之外传入的宗教,也都必须面对并适应这种大一统和包容、共融的格局,由此形成其中国特色。中国社会“合”则能长治久安,“分”则会被肢解,进入多事之秋。要在当今的多元处境中保持这种“合”,维系社会之“稳”,面临巨大挑战。而中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之理念的提出,就是要争取并保持中华文化之“合”、中国社会之“稳”,这是大方向、总目标,一切思想努力和实际工作都应围绕并服从这一方向和目标。同样,对我国宗教的认知理解和政策举措,也不能偏离这一方向和目标。如何更好地争取、团结宗教界,使之成为社会维稳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已不是简单的章句之争、学理之考,而是涉及中国社会能否继续前进、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存亡发展的生死攸关的大事。 
  目前,国际环境复杂,利益集团之间的争夺、冲突在加剧。相对而言,中国各方面局势暂时占有“风景这边独好”的优势,由此也使外部的压力增大,潜在的反华联盟悄然出现。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中国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社会公共领域已出现了复杂的变化。是激化矛盾还是化解冲突,正考验着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智慧。在全球经济低迷,美国和欧洲发展受挫的处境中,自然会有人希望以压倒中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