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近代名人留下的败笔(1)
近代名人留下的败笔(2)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
《咬文嚼字》锁定名人博…
名人故里文化战略研讨(…
敬乡有道:近代文献展览…
名人故里文化战略研讨(…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
上海图书馆征集名人手稿
西方人眼中的近代威海卫…
最新热门    
 
近代名人留下的败笔(3)

时间:2012-1-8 20:36:09  来源:不详

胡适[注: 胡适 (1891-1962年),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1891~1962)与章太炎不同,胡适是积极入世的,一生紧密联系社会潮流。他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张将随时间的消失而越发熠熠生辉;他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做人格言将永远光照人间;他的许多思想将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知识分子独立的品质也是后人的楷模。

但胡适也有败笔,那就是他有些过于入世了,过于注重与政府的配合了。现代社会,优秀的知识分子是作为政府的对立面(指学术角度,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反政府”)而存在的。没有优秀知识分子作对立面,政府是危险的。知识分子是制约与监督政府的重要一环,他们理应用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寻找政府的缺失,寻找到了,绝不放过。只有经常处于被批评状态的政府才是正常的政府、也才能成为好政府。尽管胡适提倡过“好政府”,却对“好政府”的基本条件有所忽视。

胡适最大的败笔是他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的初衷是使文学与文化尽量大众化,这本不错,但是做过了头,使现代与传统断了线,使数千年“雅”的传统绝了迹。恶劣后果至今仍未消除。倡导白话文的人很多,其中以胡适最极端,恶劣影响最大。胡适认为文学有三个要件,第一就是要清楚明白。这与传统的文学要隐约含蓄的说法大相径庭。胡适反对文章用典,他每每评骘陈寅[注: 中国游泳运动员,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主攻200米蝶泳,曾进入世锦赛该项目决赛,成绩仅次于吴鹏。中国乃至亚洲男子200米蝶泳的顶尖高手,多次夺得大型比赛金牌。]恪的文章时都面带鄙夷之色。胡适有一句名言:“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依照这个逻辑,他把《丁文江传》改为《丁文江的传》,认为惟有如此才算地道的白话。在胡适极端主张的影响下,掀起了一场废除汉字的运动——其潜台词是:有语音足矣 ,要文字何用?虽然这场闹剧以失败而告终,但大半个世纪以来,汉字一直处于文字改革家之“彀”中,惶惶不可终日。许多作家至今仍以平淡无奇为文章之第一要义,全然不讲修辞章法、牵连萦带。文章越来越像白开水。如果说胡适是文章没落的罪魁,似乎过重了,瞿秋白[注: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更激进,认为白话文乃“骡子文学”,仍不够白,文学应该使用纯白的“大众语”。但无论如何,胡适是脱不掉干系的,因为在文化领域,胡适比瞿秋白的影响力大得多。

鲁迅(1881~1936)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胡适的不足,他敢于批评政府。段祺瑞[注: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中国安徽合肥(今属肥西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