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奠基
上海交大研究生教育改革…
上海交大社两种新书纪念…
上海图书馆征集名人手稿
上海国际学术会议知识服…
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
蔡元培在上海接待萧伯纳…
敦煌风韵亮相上海国际艺…
全景呈现上海辛亥革命时…
《上海图书馆藏稀见辛亥…
最新热门    
 
上海老弄堂风貌如何保护 特色民居要不要开发

时间:2012-2-2 16:29:23  来源:不详
规划部门统一认定,但这显然是个难解的问题。”

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注: 博士是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一级学位。如某科系哲学博士(PhD),理学博士(DSc/ScD),文学博士(DLitt),教育博士(EdD)。]生导师张松认为,民居再利用有很多种方式,田子坊模式相对好一些,因为兼顾到了当地居民的利益,但田子坊有它的特殊性。对于类似的民居,在面临再利用的问题时,政府需要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包括建筑本身权属是否允许,开咖啡馆等形式有没有损坏建筑风貌,是不是影响到其他居民的生活;如果要产生影响,是不是有相应的补偿机制及时跟进。这些都需要早作考虑,且不能照搬某个模式一刀切。如果等到矛盾产生乃至形成气候了再去干预,恐怕会变得很被动。

历史风貌该如何保护?

在一些专家看来,特色民居在合适条件下应考虑开发利用,但其本身应以历史风貌保护为原则,“如果开发是为了更快地赚钱,甚至破坏原来的建筑生态,那还不如不动。”

另一方面,若仅仅“为居住而居住”,民居的改造升级似乎也无从谈起。有人提出,应根据特色民居的地理[注: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位置、历史文化、民俗特点、资源禀赋,结合周边产业布局,做好未来功能定位,形成相应的规划和安排;应引入智慧城市、社区商业、旅游服务、文化产业等多重功能,既提高特色民居的居住舒适性,又提高本区域的创业和就业适宜性。

另外,如果失去民居中的核心要素——居民,历史风貌的保护就成了空话。市民生活是弄堂文化的精髓,这些独特的生活环境、行为习惯、社会关系等,本身就是历史风貌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语境下,实现老民居的风貌保护,意味着即便开发利用,也应与居民生活相结合。“比如武康路,沿街业态可以重新布局,但决不能搞成商业街,因为游客、市民来到这里,是为了感受纯正的上海生活,而不是简单购物。”朱志荣说,武康路改造中就始终贯穿这样的思路,甚至保留一个破旧的菜场,而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可取的思路。

多数专家认为,衡量静安别墅或田子坊,乃至更多老弄堂中纷纷开设咖啡馆、西餐厅合适与否,要看有没有平衡好居民的利益,是否真正贴合了老民居的生活气质。至于更多的评判评准,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朱珉迕)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