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天子陵墓前为何不种柏树…
张希清:士大夫与天子“…
“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
最新热门    
 
挟天子令诸侯并非曹操首创 西周武公靠此苦撑危局

时间:2012-2-10 11:40:16  来源:不详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09日 11 版)

东汉末年[注: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少帝刘辩继位。由于刘辩年幼不晓事,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皇权更加衰微。]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日后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于此事件约500年的战国中晚期,中国的历史上也曾有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件发生,但与曹操以武力挟持的方式不同,战国中晚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件双方均是自愿行为,这两人分别是周赧王[注: 周赧王(?—前256年),东周第25位国王、也是最后一位国王,姓姬,名延,为周慎靓王姬定之子。据传即位于公元前314年。]和西周武公。

据《史记·周本纪·正义》:“刘伯庄云:‘赧是惭耻之甚,轻微危弱,寄住东西,足为惭赧,故号之曰赧。’《帝王世纪》云:‘名诞。虽居天子之位号,为诸侯之所役逼,与家人无异。名负责于民,无以得归,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名其台曰逃责台。’”可见周赧王的地位实与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无异,虽有天子之名,但受制于诸侯,既无地容身,又无权可使,先居于东周,后为东周君所逼,迁居西周,苟且偷生。

西周武公,《史记·周本纪·集解》注引徐广曰:“惠公之长子。”此惠公即西周惠公。据《史记·周本纪》,公元前440年,考王立,“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史记·周本纪·正义》注引《帝王世纪》云:“考哲王封弟揭于河南,续周公之官,是为西周桓公。”按:自敬王迁都成周,号东周也。桓公都王城,号西周桓公。此即西周世系。

《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故王城,一名河南城,本郏鄏,……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此城,至敬王乃迁都成周,至赧王又居王城也。”寥寥数语,对东周王城的历史进行了基本介绍。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注: 周平王(约前781-前720),姓姬,名宜臼,中国东周第一代王。他是周幽王的儿子,母亲是幽王的正室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儿。]“辟戎寇”,东迁洛邑,定都王城。至春秋晚期敬王时期,为避王子朝之乱,敬王东迁成周直至赧王。赧王时因东西周分治,东周君本居巩,后居东周成周,周赧王无居处,只好又迁居王城。而东周王城在考王时期封其弟于河南是为西周后,则成为西周的实际领地和都城,赧王时的西周君则为西周武公。故赧王此时迁回王城,实属寄居性质。但赧王此时尚有天下共主的头衔,而西周武公之所以接纳赧王,看重的就是赧王天下共主的招牌,既可以借此扩大西周及西周武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藉此免遭其他强大诸侯的征伐。从《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来看,自此后所载与周有关的大事均仅见于西周武公,或称为周君,而鲜见与赧王有关的记载。赧王徒有天下共主之名,而西周武公则成了周王室的代言人,实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