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宁:后现代社会的精神…
全球化时代如何防止精神…
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与…
创业文化与创业精神座谈…
电视剧要呈现精神状态 …
拿什么点亮我们的精神世…
北上广受教育程度居首 …
周国平:幸福需有强大精…
众学者提出:鲁迅的“立…
从“钱学森精神”中教育…
最新热门    
 
雷锋精神为何历久弥新?始终是中国人的道德标杆

时间:2012-2-21 12:07:25  来源:不详
雷锋[注: 雷锋(1940~196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在乡人民政府当通讯员。]精神之所以依然充满感召力,在那么多的人物[注: 何永安[香港富商]-何永安,男,香港富商,前亚姐曹央云丈夫。拥有多间上市公司的富商何永安,高峰期身家曾达3亿美元,后来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致身家缩水。]身上,在那么多的时间、场合和事件中呈现,根本上是因为人类永远需要助人为乐:无论国家多么强大,总有紧急的关头;个人无论达到如何的富裕程度,总有困难的时候;在要紧的时候,向急需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永远是社会的期待 
  镌刻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道德标杆
  今年是“伟大的普通一兵”雷锋同志光荣殉职50周年;1963年3月5日毛泽东[注: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至今也已将近半个世纪。在这50年里,雷锋以其短暂一生所展现的普通人可以达到的精神境界,始终是感召和引领国人追求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一面旗帜。在人们为高尚的行为感动时,会以“雷锋再现”作为最高褒奖,而面对道德缺失的人与事,则会以“雷锋不在了”来表达深沉的惋惜。雷锋精神是民族的道德标杆,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 
  雷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但若问一位普通人“什么是雷锋精神”,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简洁明了的四个字: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现实生活中最为人们珍视、称道,愿意追随的雷锋精神,是雷锋精神超越中国社会巨大变迁而历久弥新的核心内涵。
  “助人为乐”意味着个人走出“小我”的本位,融入社会,向世界敞开胸怀,无论他人有难还是国家有事,只要力所能及就奉献自己,最大限度地去履行社会责任。
  “助人为乐”意味着走出斤斤计较的盘算,不求任何形式的回报——只要对公众和他人有益,回报已在其中。助人带来快乐,快乐让人们更乐于助人。
  雷锋精神何以能始终充满感召力
  不必讳言,从最初开始学习雷锋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当下一些人对于继续弘扬雷锋精神产生了某些疑惑:相比雷锋生活的年代,现在政府财政宽裕多了、承担的责任覆盖面也大了,个人是不是不用再为帮助他人操那么多心了?况且助人有时还可能遭遇“法律风险”;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讲究等价交换,没有回报的付出,怎么还能让人“快乐”?怎么还能让人主动出手?
  现实对此的回答是,“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中国大地上仍然时时处处闪现光彩:克勤克俭,省下每分钱资助贫困学子的,不只是天津骑车老人白方礼;临危不惧,敢于伸手接住坠落孩子的,不只是吴菊萍;虽然有个别老人倒地没人扶,但被扶起的老人远远多于没人扶的;白领青年身在职场,压力巨大,仍然愿为山沟里的孩子提供“免费午餐”;同为老人,自己条件也相当有限,仍然乐呵呵在社区里当个“老年志愿者”……雷锋精神活力依旧,呼应者众多,而区别只是内容、范围、形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了!
  雷锋精神之所以依然充满感召力,在那么多的人物身上,在那么多的时间、场合和事件中呈现,根本上是因为人类永远需要助人为乐:无论国家多么强大,总有紧急的关头;个人无论达到如何的富裕程度,总有困难的时候;在要紧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