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科举文化》:举重…
政协委员司富春:中医药…
政协委员巩汉林:文化发…
中美文化贸易战不是小问…
中国自古推崇孝道 妻子…
雷锋精神,是最宝贵的非…
广西构建中越边境非物质…
老子文化节:一场中华传…
【名家看两会】文化学者…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
最新热门    
 
献策文化强国:加快文化期刊“走出去”

时间:2012-3-7 12:15:32  来源:不详

“中国的文化期刊在海外的影响[注: 影响(之一)yǐngxiǎng【work in concert with;support by coordinated action】∶呼应;策应内外影响,同恶相成。]力正不断增强,应给予更多关注,让‘走出去’的步伐更快一些。”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注: 黄友(1927—1944),东莞凤岗镇凤德岭村人。黄家境贫穷,其父往南洋谋生,他自幼随祖父和母亲过活。读了四年小学,便跟祖父爬山涉水,帮牛贩赶牛放牛,从小锻炼出勇敢顽强的性格。]义委员的思考针对性很强。

 

    实际情况是,中国的文化期刊在海外的传播已经初步呈现常态化、本土化的趋势。黄友义委员以中国外文局所属的几份报刊为例说,目前,四个语种版的《人民画报》杂志、六个语种版的《今日中国》杂志、多个语种版的《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周报》、日文版的《人民中国》杂志等每年在海外的发行量达到600多万册。从2004年开始,这些期刊的编辑和发行部门纷纷前移,直接“落户”海外,目的是让编辑工作更有针对性,发行工作更有效。

 

    “这些期刊对于国家形象设计和良好舆情环境的营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黄友义委员说,这些期刊提供的内容有深度,既有政策解读,也有案例分析;而且读者层次高,大多是政府首脑、国家智囊、大学教授等,他们期待通过刊物获得与中国有关的权威信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蒂夫·克尔曼由于客观原因未能及时收到《北京周报》,就主动联系北京周报社北美分社,询问情况。瑞士圣加伦大学图书馆、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哥斯达黎加大学图书馆、墨西哥众议院图书馆、泰国国家图书馆、巴基斯坦国家图书馆等都收藏每期相关刊物,而且传阅率颇高。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